跳到主要內容

悔未認真學 死別前未能盡訴心事 手語筆記化動畫 為弱聽亡母圓願長青網文章

2016年07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7月24日 21:35
2016年07月24日 21:35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人與人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有話卻不能盡說,這情景不幸發生在動畫創作人李政麟(Alan)身上。去年中,有弱聽的Alan媽媽患上末期胃癌,因身體虛弱無法佩戴助聽器及說話,加上醫院各人戴着口罩,不能讀唇,Alan陪媽媽走最後一段路時,只能依賴手語溝通,但因手語能力有限,無法深入交流。這個遺憾啟發Alan創作動畫角色Rubber Boy,教授手語,動畫中也融入亡母教他的人生道理,冀健聽者學曉手語,不能用言語時,仍可溝通助人。


明報記者 陳顥之

「有很多複雜的心聲想與媽咪說,但說不到……」從小到大依靠母親讀唇及戴助器理解他的說話,Alan卻一直未有認真學手語,至媽媽因第四期胃癌及食道癌而卧病在牀,他才感無力,只可用媽媽曾教授的簡單手語如「加油」、「努力」及「我愛你」,向媽媽表達心意。


眾人戴口罩 母難讀唇礙治療

Alan憶述,媽媽生命最後一段日子身體虛弱,不能說話,未能戴助聽器,而醫院各人戴口罩,令媽媽不能讀唇,常弄不清醫生的治療,Alan急起來想學更多手語,「媽媽因為電療而經常嘔吐,我才知道『嘔吐』的手語」。


Rubber Boy手語教室教授「嘔吐」、「抽血」的手語,戴上耳機的小孩留意不到醫生突然用針筒抽血,嚇得呱呱叫,正是取材自媽媽在醫院的經歷。


媽媽去年中過身,Alan因悲痛一度難以投入工作,直至有天與爸爸收拾媽媽遺物,才發現她保存多年的手語筆記,想起一個未有替媽媽完成的願望,因而萌生創作Rubber Boy的念頭。


母欲推廣手語 子事忙沒上心

年輕時李媽媽曾在聾人學校教手語,退休後又有做義工,她曾希望Alan繪畫助「整靚」手語筆記,令更多人理解,但他忙於工作,未有上心。母過身後,Alan決心將手語筆記化成動畫。


每次想念媽媽,Alan便會把與媽媽相處的片段繪進動畫,如教授「牽掛」的手語時,Rubber Boy在電話中與媽媽視像通話,就如Alan在加拿大讀書及工作時與媽媽分隔兩地的情景。Rubber Boy故事亦帶出很多人生道理,如「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愛,要及時表達」等,都是昔日媽媽的教誨。


當學新語言 手語非聽障者專利

動畫中不難見到Rubber Boy在各種情景用手語,甚至在戰場要打手勢溝通。Alan認為每人都有年老患病或失去表達能力的可能,若學好手語,便可與家人或病人有更良好溝通,「當一個新的語言去學,做手語並不是聽障者的專利,像英語、法語一樣」。


Alan希望透過Rubber Boy勾起健聽者對手語的興趣,冀動畫日後可在學校或醫院播放,「希望平日見到手語筆記覺得沉悶的人,可以感興趣,發現手語其實很容易學」。


現時40歲的Alan擔任動畫創作人多年,5年前獨自創業,發展成在香港和加拿大都有分支的小企業,創作過無數滿意的商業作品,媽媽一直在旁見證。他說,最喜歡的還是Rubber Boy,「希望Rubber Boy行的每一步,媽媽都可在天堂見到」。


讀者可在facebook尋找Rubber Boy專頁,內有手語教室的動畫。


(有心人系列之四)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