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劉銳紹:林榮基現身後的「六化」長青網文章

2016年06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6月20日 06:35
2016年06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銅鑼灣書店事件的細節不斷曝光,確是一次很好的(負面)國情教育。愈來愈多情節印證這次事件的性質是:中共高層某個或某些領導人有其政治需要,下令專責小組執行任務;其後執行者為了滿足上意,不管「兩制」,試圖用內地的手法解決問題。其後事件愈鬧愈大,有關方面仍想施以高壓,轉移視線,文過飾非。於是乎,上命下行,上行下效,「一國兩制」進一步毁在政治任務的手上。


官方消毒只能自欺不能欺人

先說近的,林榮基披露了他「被失蹤」的情况之後,事件中的其餘4人(最新還出動了林榮基的女友)紛紛指林的言論不對。在中國的政治操作中,這是「消毒」行為,屬於中共宣傳戰的一部分,尤其是內地近期致力推行「大外宣計劃」,用權用錢佔領宣傳陣地,這類「自編、自導、逼(當事人)演」的手法已是預期之中。外界對「被逼演」的當事人,毋須苛責,因為肉在砧板上,內地的執行者別無他法,只有做戲做全套。


也許,日後還有其他貶斥林榮基的言論出現,例如勾結境外勢力之類。但只要回顧過去類似事件,就可發現這是官方編寫政治劇本的慣用元素,包括經濟問題、桃色、境外勢力等,旨在通過宣傳審判,逼人認罪,達至人格謀殺。近期內地處理類似的政治事件(例如高瑜案),已可見一斑。再看過去的程翔案,有關方面學懂轉彎放風,製造「黃姓女士」的桃色新聞,還通過本港某傳媒煞有介事地追查。幸好黃女士後來現身香港,澄清事實。所以,官方「消毒」的實際效果只能自欺,不能欺人。外界只需對官方的「消毒」行動進行消毒,自可獨立思考,分清是非。


一國兩制 危如累卵

再說遠的和寬的層面。這次事件說明政治領域的「一國兩制」已名存實亡,雖未全亡但也危如累卵,更說明內地的政治事件(包括高層的政治角力)可能隨時把香港扯進去。種種迹象顯示,內地某方面懷疑銅鑼灣書店背後可能有內部的敵對勢力,才會出版各種不利於執政者和掌權人的刊物。這種懷疑及其延續行動,導致「兩制」棄如敝屣,很多界線被模糊和混淆起來。說到底,這是內地仍然奉行歷代封建王朝的管治意識和模式,崇拜權力、暴力和強力(強制力量),與現代化的民主自由的訴求(包括港人和內地人民的訴求)背道而馳。


其實,這種在有意無意之間輕視和破壞「一國兩制」的思維,在香港回歸之初已經出現,只是當時有關方面仍重視香港對台灣的示範作用,才有所收斂。當時,內地有關人士曾非正式地向香港處事官員暗示和試探,是否可以容許內地公安跨境執法,其理由是阻止大陸罪犯跨境犯法,保障香港安全;而為了公平起見,內地也容許香港跨境執法。但香港有意見認為,在執行上不利於港,更不利於恪守「兩制」,加上當時內地對香港的壓力、主導和控制能力沒有今天那樣直接,跨境執法才沒有正式出現。但銅鑼灣書店一事顯示,即使沒有人正式跨境執法,但肯定有人跨境犯法,至少「協助」李波「用自己的方法」出境的人,已是跨境犯法。當局不能以文字遊戲的概念、巧言令色的方法掩蓋實質。


這裏要談到特區政府的取態了,不妨以曾蔭權處理程翔案和梁振英處理銅鑼灣書店事件作一些比較。兩名特首的權力來源都是北京,即使道理在香港一邊,但現實上特首也不會違背北京的意旨,這是中國政治的可悲之處。不過,如何處理卻大有學問。至少,曾蔭權願意在民意的推動下,先通過正常渠道,繼而暗中「被動式發力」。與此同時,另有渠道用中國特色的方法為當事人奔走,其中一些有良心的左派人物也曾幫忙,具名寫信陳情,轉達意見,曉以形勢和利害關係;有人還列出「六大理由」,包括對官方有利和不利的理由。終於在公開和不公開的行動之下,爭取到早日釋放程翔。至少,這些努力是有關人士感覺得到的。


港府現在有兩事可做

可惜,在銅鑼灣書店事件上,至少林榮基感覺不到港府的努力。其他當事人也「被要求」向特區政府「要求不需協助」,而特區政府則只作表態式的關注和跟進。也許,港府只有一個解釋,就是「行動不便公開」,但這有說服力嗎?


如果港府仍希望爭回一點民意的話,現在最少有兩事可做。一、馬上就大眾關心的話題(例如內地指在香港寄書往內地也觸犯內地法律),從速公開要求內地澄清,因為這可以引伸到更廣泛的領域,包括由香港發電郵到內地,也可能被認為觸犯內地法律。二、即使林榮基沒有要求,警方也應主動關注他的安全,也許這又涉及私隱問題,但警方至少應作個姿態,在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各個渠道加強巡邏,減少類似李波「被失蹤」的機會。警方、港府和北京如果還算清醒的話,也應從自身的利益想想,萬一林榮基出了什麼事,外界也會聯想到官方頭上,對整個事件更為不利。


到了這個時候,保護「兩制」、守護港人權利和安全的希望,只能寄託在自己香港人身上,不能單靠外力,也不能依靠港府,更不能依靠內地開明。但從策略上,仍然要催促和迫使港府履行它維護「兩制」的責任,不能只顧「北望神州,以身相許」,令「一國兩制」進一步變形走樣。民間聲音繼續擴大化,綜合實力繼續強大化,國際地位繼續普及化,「兩制」特色繼續常態化,與內地交往繼續正常化,核心價值繼續強勢化。只有繼續這「六化」,才能守護香港。堤壩不自行維修保養鞏固,無人能為香港人出謀獻策。


最後一提,有建制派說,銅鑼灣書店是個別事件,不足為慮。但一石激起千重浪,今天發生在銅鑼灣書店身上的事,不知何時發生在其他人身上?而且,香港已無可避免地隨時被扯入內地高層的政治活動中,建制派如不清醒,不單難獲港人接受,更會成為破壞「一國兩制」的幫兇。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