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1914年6月28日,兩下槍聲在塞拉耶佛上空劃過,時下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應聲倒地。子彈「威力」之大,歐洲的歷史從此改寫。
留歐派一度聲勢赫赫
近日美法先後發生恐襲。正如美國記者Jim Yardley所說,在一個相互關聯的世界裏,一個國家受到恐襲,很快就不啻是該國的政治議題。事實上,曾有脫歐派組織在Twitter引用過奧蘭多槍擊案(註1)。恐襲陰霾揮之不去,自然影響到英國民眾的思維,把他們的眼光扯到移民議題:假若留歐,歐盟的移民政策除了加重國內的經濟負擔,影響就業機會、社會福利,會否增加英國遭受恐襲的風險?卡梅倫眼見自己出的經濟牌面對脫歐派的移民牌再而衰,三而竭,甚至要向對手工黨求助。是以,脫歐派氣勢凌人,多個民調早前甚至顯示脫歐派領前。
不過,世事兩茫茫。6月16日下午,支持新移民和留歐、工黨的國會議員Jo Cox遭槍擊。她最終搶救無效,終年41歲。一時之間,萬籟俱寂。Jo Cox素來關注婦女和兒童權益,且身體力行,熱心在不同的慈善組織工作,又是兩個孩童的母親,形象正面,在脫歐公投在即之際慘遭橫禍,實為留歐和脫歐派始料不及。兩派本來劍拔弩張,事後立刻暫停所有宣傳活動。當然,這不代表兩派放棄爭取支持,只是把地面的攻守轉到地下。
兩派詮釋事件手法影響投票取向
Jo Cox被謀殺的動機有待調查,但以利刃和手槍殺之的52歲男疑犯Thomas Mair,其弟稱他有長期的精神問題,並正在接受精神療法和藥物治療。兩派如何詮釋這宗慘劇,將會影響投票的結果。
留歐派本應暗地引導選民:這名盛傳在開槍時喊叫「英國優先」(Britain First)的疑兇,有可能在精神不穩的情况下犯案,不應聯想支持脫歐是極端主義者。然而Thomas Mair在庭上竟稱「叫叛國者死,為英倫自由」(death to traitors, freedom for Britain),誠然非常不利於脫歐派選情。反之,留歐派理必向選民暗示:Jo Cox是一名為了捍衛留歐,而慘死在一個倡議「英國優先」之狂徒刀槍下的「殉道者」。且看工黨黨魁Jeremy Corbyn的回應:他在受訪時特別指出Jo Cox是在履行公務時慘遭謀殺(註2)。若民眾接受這種論調,繼而認為她的死源於她生前的政治取向,就算未能左右堅定不移的脫歐選民,亦可能會令更多支持留歐的人出來投票。當然,還有游離票的動向。這肯定是脫歐派不願見到的現象。
謀殺事件削弱脫歐派氣燄
縱然英國國會議員近年遇襲事件有增無減,仍無損Jo Cox身亡對英國人的震撼。畢竟上一次在任國會議員被謀殺,已要數到1990年,Ian Gow遭北愛爾蘭恐怖分子暗殺。Jo Cox的身亡,對英國人的心靈實在是枚炸彈。
英國人從震驚,到冷靜下來,到可以理性決定投票取向,時間着實無幾。Jo Cox生前在Twitter留下一句:「對移民問題的關切是正當的,但這並不是一個離開歐盟的好理由。」現在她忽然倒在血泊中,而兇手的背景剛巧與「脫歐」扯上關係,借用德意志銀行外匯研究聯合主管Alan Ruskin的說法,投票意向倏然取決於民眾的直覺與即時的情緒反應(註3)。
全國都正在悼念Jo Cox,留歐派只要不節外生枝,釋除公眾對他們「抽死人水」的嫌疑,再稍微溫馨提示一下脫歐的經濟後果,公投的天秤就很大機會擺向他們一方。但是即或留歐成功,這個島國都將迎接一個多事之秋。
註1:"Globally, Orlando Attack Strikes Now-Familiar Fault Lines", The New York Times.
註2:" 'Jo died doing her public duty': Jeremy Corbyn pays tribute to Jo Cox MP", New Statesman.
註3:Nyshka Chandran, "Jo Cox's tragic death may halt pro-Brexit momentum, analysts say", CNBC.
留歐派一度聲勢赫赫
近日美法先後發生恐襲。正如美國記者Jim Yardley所說,在一個相互關聯的世界裏,一個國家受到恐襲,很快就不啻是該國的政治議題。事實上,曾有脫歐派組織在Twitter引用過奧蘭多槍擊案(註1)。恐襲陰霾揮之不去,自然影響到英國民眾的思維,把他們的眼光扯到移民議題:假若留歐,歐盟的移民政策除了加重國內的經濟負擔,影響就業機會、社會福利,會否增加英國遭受恐襲的風險?卡梅倫眼見自己出的經濟牌面對脫歐派的移民牌再而衰,三而竭,甚至要向對手工黨求助。是以,脫歐派氣勢凌人,多個民調早前甚至顯示脫歐派領前。
不過,世事兩茫茫。6月16日下午,支持新移民和留歐、工黨的國會議員Jo Cox遭槍擊。她最終搶救無效,終年41歲。一時之間,萬籟俱寂。Jo Cox素來關注婦女和兒童權益,且身體力行,熱心在不同的慈善組織工作,又是兩個孩童的母親,形象正面,在脫歐公投在即之際慘遭橫禍,實為留歐和脫歐派始料不及。兩派本來劍拔弩張,事後立刻暫停所有宣傳活動。當然,這不代表兩派放棄爭取支持,只是把地面的攻守轉到地下。
兩派詮釋事件手法影響投票取向
Jo Cox被謀殺的動機有待調查,但以利刃和手槍殺之的52歲男疑犯Thomas Mair,其弟稱他有長期的精神問題,並正在接受精神療法和藥物治療。兩派如何詮釋這宗慘劇,將會影響投票的結果。
留歐派本應暗地引導選民:這名盛傳在開槍時喊叫「英國優先」(Britain First)的疑兇,有可能在精神不穩的情况下犯案,不應聯想支持脫歐是極端主義者。然而Thomas Mair在庭上竟稱「叫叛國者死,為英倫自由」(death to traitors, freedom for Britain),誠然非常不利於脫歐派選情。反之,留歐派理必向選民暗示:Jo Cox是一名為了捍衛留歐,而慘死在一個倡議「英國優先」之狂徒刀槍下的「殉道者」。且看工黨黨魁Jeremy Corbyn的回應:他在受訪時特別指出Jo Cox是在履行公務時慘遭謀殺(註2)。若民眾接受這種論調,繼而認為她的死源於她生前的政治取向,就算未能左右堅定不移的脫歐選民,亦可能會令更多支持留歐的人出來投票。當然,還有游離票的動向。這肯定是脫歐派不願見到的現象。
謀殺事件削弱脫歐派氣燄
縱然英國國會議員近年遇襲事件有增無減,仍無損Jo Cox身亡對英國人的震撼。畢竟上一次在任國會議員被謀殺,已要數到1990年,Ian Gow遭北愛爾蘭恐怖分子暗殺。Jo Cox的身亡,對英國人的心靈實在是枚炸彈。
英國人從震驚,到冷靜下來,到可以理性決定投票取向,時間着實無幾。Jo Cox生前在Twitter留下一句:「對移民問題的關切是正當的,但這並不是一個離開歐盟的好理由。」現在她忽然倒在血泊中,而兇手的背景剛巧與「脫歐」扯上關係,借用德意志銀行外匯研究聯合主管Alan Ruskin的說法,投票意向倏然取決於民眾的直覺與即時的情緒反應(註3)。
全國都正在悼念Jo Cox,留歐派只要不節外生枝,釋除公眾對他們「抽死人水」的嫌疑,再稍微溫馨提示一下脫歐的經濟後果,公投的天秤就很大機會擺向他們一方。但是即或留歐成功,這個島國都將迎接一個多事之秋。
註1:"Globally, Orlando Attack Strikes Now-Familiar Fault Lines", The New York Times.
註2:" 'Jo died doing her public duty': Jeremy Corbyn pays tribute to Jo Cox MP", New Statesman.
註3:Nyshka Chandran, "Jo Cox's tragic death may halt pro-Brexit momentum, analysts say", CNBC.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