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祥:品牌商的政治盲點長青網文章

2016年06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6月13日 06:35
2016年06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國際化妝品牌Lancome早前宣布取消跟香港歌星何韻詩合作,再次觸動港人神經,示威者到Lancome在港櫃枱抗議,指Lancome屈服於大陸的壓力而腰斬何韻詩的演唱會,是自我審查、政治干預。


事件經過是:6月2日何韻詩在自己臉書發布一項活動邀請,6月19日將和Lancome合作、名為清新能量音樂會。活動公布後,有人把臉書上的消息轉到新浪微博,隨即引來大陸網友指 Lancome支持「港獨」歌星,呼籲扺制 Lancome。到6月5日,Lancome 在微博上發表「鄭重聲明」,稱「中國香港地區藝人何韻詩不是 Lancome品牌代言人,由此對消費者造成的誤解我們深表歉意」,決定取消與何韻詩的合作。


內地《環球時報》在6月7日則發表社評,稱「 Lancome顯然更傾向於照顧內地公眾的情緒,原因是再簡單不過的,內地的市場不知是香港的多少倍。」


一件本來是普通的品牌贊助藝人演出事件,很快變成一場政治風波,參與示威撐何韻詩的人認為,一個國際品牌不應在北京壓力下妥協。何韻詩也不甘示弱,公開表示對 Lancome只談賠償的方式不滿,並呼籲網民聯署施壓,讓 Lancome知道事件嚴重。


為中港矛盾火上加油 自損形象

這種以群眾抵制或罷買「損害中國人民感情」的商品的行動,過去也曾發生過,但Lancome這場風波有些不同:第一、何韻詩的演唱會是在本港舉行,它主要不是賺大陸觀眾的錢,何以內地網民一起哄 Lancome就立即「跪低」?第二,即使不願得罪大陸官方,但也應該是內地官員提出要求「停唱」,Lancome 才「加以配合」,如此還可以說是「受到官方壓力」,然而僅是網民呼籲抵制就「投降」,難免受輿論群起而攻。


在和平年代,以政治理由呼籲民眾杯葛或抵制某國產品,其成效通常十分有限,或即使群眾真的罷買,也持續不了多久。近年中日因釣魚島及歷史問題摩擦頻生,內地不少抗議示威活動也經常號召罷買日貨,然而從中日貿易量的增長來看,中國沒有買少了日本貨,近幾年赴日本手續簡化,中國人在日本掃貨的現象更成了「常態」。除非政府出手禁止某國貨品入口,否則單靠民間呼籲罷買,其實成不了什麼氣候;Lancome的負責人在這場風波中反應過敏,自損形象,更為中港矛盾火上加油,實在愚不可及。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