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自從梁振英當選特首後,公職人員涉嫌享有特權或以權謀私的新聞,愈揭愈多。繼他收取澳洲公司UGL 5000萬元而沒有申報、「囤地波」、「行李門」等事件後,最近有醫護人員在網上揭露,民建聯元老、立法會議員譚耀宗「打尖」在公立醫院做切除耳瘜肉手術,並獲安排經員工通道進出手術室,其太太可在手術室範圍內的員工休息室等候。直至本周一,再有傳媒揭發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涉嫌安排妻子由屯門醫院轉往廣華醫院分娩,其間入住獨立病房,並有指定的顧問醫生照顧。
譚、陳兩位的辯解,重點在於自己沒有以議員的身分主動要求特權,而只是聽從醫院的安排。即使他們所說屬實,身為知名的公職人員,對於別人主動提供特權供自己享用,也應有足夠的敏感度予以迴避,小至茶樓部長不用自己排隊輪候立即安排桌子、購買經濟客位機票而無理地被安排坐頭等艙等,也不應接受,更何况事涉市民公帑的公營醫療服務?
譚、陳兩人應撫心自問,自己若非議員,會否得到特別安排?更何况目前醫療資源緊絀,市民做手術往往需等上一年或以上,這類特別安排製造不公平,肯定損害其他病人的權益,變相剝削了其他病患者。
更令香港人擔心的是,從機管局和醫管局這些「特事特辦」的安排看來,各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似乎已逐漸受國內官場文化感染,建立起討好權貴、容許他們享受特權的風氣,破壞香港一向行之有效、合理公平地分配和執行的社會制度。上樑不正下樑歪,擁有權力者喜歡享受特權,下面的部門自然會予以配合,以求日後獲得當權者眷顧。這是回歸後香港愈來愈「大陸化」的另一症狀。
政治人物必須重視操守
因此,我們必須繼續追究,要求這些機構作出交代,遏止歪風。另一方面,我們要求政治人物必須重視操守,不能利用自己的特權主動或被動地取得利益,被揭發後卻以「語言偽術」迴避公眾的質疑,拒絕承擔責任,還厚顏地稱自己「沒有提要求,亦沒有犯法」這最低標準來量度自己的公職身分。涉事者要知道,那把量度公職人員行為標準的尺,是在選民手上,市民自會判斷。
作者是民主黨副主席
譚、陳兩位的辯解,重點在於自己沒有以議員的身分主動要求特權,而只是聽從醫院的安排。即使他們所說屬實,身為知名的公職人員,對於別人主動提供特權供自己享用,也應有足夠的敏感度予以迴避,小至茶樓部長不用自己排隊輪候立即安排桌子、購買經濟客位機票而無理地被安排坐頭等艙等,也不應接受,更何况事涉市民公帑的公營醫療服務?
譚、陳兩人應撫心自問,自己若非議員,會否得到特別安排?更何况目前醫療資源緊絀,市民做手術往往需等上一年或以上,這類特別安排製造不公平,肯定損害其他病人的權益,變相剝削了其他病患者。
更令香港人擔心的是,從機管局和醫管局這些「特事特辦」的安排看來,各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似乎已逐漸受國內官場文化感染,建立起討好權貴、容許他們享受特權的風氣,破壞香港一向行之有效、合理公平地分配和執行的社會制度。上樑不正下樑歪,擁有權力者喜歡享受特權,下面的部門自然會予以配合,以求日後獲得當權者眷顧。這是回歸後香港愈來愈「大陸化」的另一症狀。
政治人物必須重視操守
因此,我們必須繼續追究,要求這些機構作出交代,遏止歪風。另一方面,我們要求政治人物必須重視操守,不能利用自己的特權主動或被動地取得利益,被揭發後卻以「語言偽術」迴避公眾的質疑,拒絕承擔責任,還厚顏地稱自己「沒有提要求,亦沒有犯法」這最低標準來量度自己的公職身分。涉事者要知道,那把量度公職人員行為標準的尺,是在選民手上,市民自會判斷。
作者是民主黨副主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