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胡孟青﹕聯想最大詛咒長青網文章

2016年06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6月06日 06:35
2016年06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聯想(0992)是間好公司,但好公司從來股價表現及營運都不能簡單劃上等號。全年業績6年來首次虧損,股價難言見底,難道染藍再次引證是對聯想的最大詛咒嗎?諷刺的是,觀乎聯想對上一次最為風光之時,乃被剔出成分股的一段日子。


聯想不安於現狀,幾年前就預見行業市場的發展。不甘於僅作為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公司,聯想當時構想清晰,以及在危機感下作出判斷。按聯想的想法,要個人、企業、方案及雲端等幾大範疇,構成一個生態圈。聯想管理層多次強調要開拓雲端業務,要手機、個人電腦、企業業務,橫向及垂直一併發展,聯想要從純電腦產品業務,擴大轉型至產品及服務一站式,用意相當明顯。


協同效益轉瞬即逝 收購手機業務成大錯

早於柳傳志年代,聯想早就想重返手機市場,拖拖拉拉,由自家品牌,到最後也按捺不住花逾20億美元,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手機業務。收購公布時,聯想透露了它的如意算盤,包括:


一、透過直接收購,即時變相買下當時摩托羅拉擁有的市佔率,並且獲得較自己更高檔次的品牌;

二、只要將收購回來的手機業務重組、整合,及利用聯想旗下生產線,協同效益的製造,就等同於額外盈利貢獻。


可是,協同效益似乎是瞬間即逝,觀乎聯想全年度有關銷售及行政開支,較對上一個年度卻是不跌反升,談不上發揮協同效應。收購手機業務,現在看來是鑄成大錯,事後孔明,也許聯想從來未有清晰閱讀過手機品牌的幾個特性。首先,除蘋果產品之外,消費者對品牌是近乎毫無忠誠度可言。聯想兩年前以為在蘋果、三星之間,憑其財力有一定開拓空間,可是,聯想在建基於這個方向的大前提下,卻忽略了手機品牌過去十多年的通病是,發展既可以很快,但倒退起來速度亦可以更加之快,諾基亞、BlackBerry、HTC,甚至曾經紅極一時的Palm,部分在垂死掙扎,部分更已人間蒸發。基於毫無品牌忠誠度的特性,聯想跑去買一個持續處於向下軌道的摩托羅拉品牌,出事乃早埋下伏線了。


短線面對個人電腦銷售增長問題

事實上,以聯想本身的實力、客戶群、市佔率及相對較佳的配套,大有條件自行做手機開發,好像華為、OPPO等,憑一批高檔零部件,幾個煞食款式,打造抵食夾大件的賣點,犯不着數以百億計要搞收購,某程度上,它們既是高估了執行能力,亦同時太低估自己的開拓能力。


對於聯想的前景,外界仍然一切繫於手機業務表現,能否二次重組成功及止蝕,反而忽略了聯想短線的挑戰,一切關鍵其實在於回歸個人電腦銷售的重要性:

一、個人電腦是補貼了整個集團因犯錯而出現的虧損;

二、聯想負債比之前增加不少,現金流項目突顯了重要的一面,一旦個人電腦銷售增長繼續放緩,並影響到公司未來營運的自由現金流的話,問題將會更加糟糕。


老實說,過去多年來,多多少少企業曾經把美國賣出來的業務接過來,且一度有過憧憬,但結果大部分都弄得焦頭爛額。美國賣出來的業務,從來都是另類詛咒,從聯想過去十幾年的表現而言,成功率已經有五成,也許這亦是它們值得感到安慰的地方吧。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