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May和Peter結婚多年,最近「成功造人」,女兒10月出世。兩夫婦已計劃兩年後再添一個小孩,並打算在孩子升中時送他們到英國讀書。May亦希望提早退休,陪孩子在英國開展中學生活。但她未計劃是否回流香港或舉家移民,無論如何,他們都希望能在英國置業,方便日後孩子升學或將來退休。他們估計英國升學及生活的總費用約300萬港元(不計買樓)。然而,May的現時收入佔家庭總收入超過六成,他們擔心同一時間實踐幾個理財目標,會令May未能提早退休。
現時二人的自住物業市值約1500萬元,餘下500萬元按揭須分10年攤還。May父母現居住的物業也是她名下的,現值約450萬元,這將是May及Peter退休資產之一。兩人曾用100萬元投資股票,惟因工作繁忙、沒時間打理,因而虧損40萬元,所以他們想尋求一些穩定、有保證的投資工具。現時他們每月稅後盈餘約有5萬多元,扣除日後孩子的花費後,每月仍約有4萬元來完成理財目標。
英國置業方面, May可考慮動用約150萬元現金,先購入一個位於英國倫敦三區或以外的物業,在香港居住的這段時間把單位放租。該區的租務回報可達3厘至4厘,既可以租養供,亦可捕捉樓價升幅。即使孩子將來讀書地點有所不同,也可因應情況,賣掉物業再買或另租一個單位,彈性十分大。一般來說,一線城市的物業表現較為可取,尤以鄰近大學校園區為佳,因升值或放租能力一般較強。
英大學園區物業 升值能力較強
教育基金方面,筆者建議他們可選擇有保證成分的儲蓄計劃。現時市面上有計劃保證年息3.5厘,如每月儲蓄1.5萬元,14年後可儲得逾300萬元作英國升學及一家人的生活費之用。
至於退休計劃,除租金收入及MPF,年金計劃是較低風險的理財工具。年金計劃的好處是保險公司會提供退休後保證入息,年金一直派發至計劃持有人離世。假設May將每月盈餘2萬元投放於年金計劃,連續供款14年,按照計劃年派息率5%計算,May由60歲開始,每月可領取約3.5萬元作現金流。加上MPF和一個單位租金收入,估計每月退休入息約有6萬元。
及早安排長者健康保障 免蠶食理財儲備
此外,他們也需要留意父母的健康保障。Peter和May的父母都有自住的地方,但每月仍依靠二人的生活費過活。擔子最後都會落在Peter跟May的身上,如不及早安排醫療保險,到時醫療花費便會蠶食其他理財目標的儲備。
梁惜君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 聯席董事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 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chlung@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梁惜君 理財信箱]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