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菲律賓總統大選結束,官方程序尚未完成,但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羅哈斯二世與格蕾絲.柏吾已經宣布敗選,因此選舉大熱門、達沃市市長杜特爾特毫無懸念鐵定成為下任總統。過去不少媒體已經分析這股「杜特爾特現象」,嘗試從候選人性格及菲國當前的政治經濟困局拆解他的致勝之道。讀者相信對其口不擇言、草根粗鄙的言行舉止亦有一定認識,在此不贅。
不過,媒體在談論這次菲律賓總統大選時,似乎對候選人的外交政策着墨不多。即使稍有提及,焦點都主要集中在中國和南海爭議上。菲律賓明年將會成為東盟輪任主席國,而海牙國際仲裁法院又將於短期內作出有關中國在南海行為合法性的裁決,很大可能左右菲律賓與其他東盟成員國對華姿態。除此之外,新總統上任,以其言行作風判斷,或有機會對東盟內部團結構成一定負擔。由於杜特爾特過去所作言論偶有自相矛盾之嫌,本文將從中抽取部分承諾或說法,探討菲律賓與東南亞國家未來發展其中一個路徑。
處理分離主義 可成對東盟區內安全貢獻
我們先從東南亞區內事務說起。杜特爾特長時間在菲南執政的經驗,具有穩定蘇祿海域的恐怖襲擊及海盜綁架能力。自上世紀60年代中葉,不少回教徒加入摩洛人伊斯蘭解放組織,在菲南、沙巴一帶進行恐怖襲擊,希望迫使馬尼拉下放權力,甚至讓摩洛人獨立。今日活躍於綁架勒索的阿布沙耶夫便是從中分裂出來的。中央與「摩伊解」的武裝衝突雖然暫時平息,雙方亦經馬來西亞調解下妥協簽署全面和平協議,但現任總統阿基諾三世無法說服國會接受「一國兩制」方案,所以這個任務還需交由杜特爾特解決。杜特爾特在達沃擔任市長期間,經常與區內穆斯林(或摩洛人)打交道,並多次強調摩洛分離主義是「政治問題」,而非他老是掛在口邊的罪案,因此他本人支持透過政治方式——例如建立聯邦制度——處理摩洛人加強自治的要求。另外,杜特爾特在這次選舉中分別獲得不同派系的叛軍領袖支持,有利他推動「一國兩制」方案,從而減少摩洛人加入海盜、恐怖主義組織的誘因。東南亞國家堅信區域復蘇力(regional resilience)必須建基於國家政治經濟穩定,所以處理菲南分離主義可以成為杜特爾特對東盟區內安全的貢獻。
儘管杜特爾特在競選期間炮轟新加坡「小氣」(註1)、以「斷交」要脅回應澳洲和美國批評(註2),但對比起另一名總統候選人兼現任副總統比奈(Jejomar Binay),這名「特朗普」在沙巴主權一事出奇地低調,沒有主動提及該地主權從屬問題,與比奈早前主張爭取菲國聲索沙巴主權、與馬來西亞據理力爭的說法大相逕庭。不過,杜特爾特上台以後,仍需考慮居於菲南一帶、自稱恢復領土的「蘇祿蘇丹國」成員會否再度入侵沙巴範圍,讓總統府陷入兩難局面:平息國內民族主義,還是保持與大馬的友好關係。
南海爭議取態模糊 或破壞東盟外交習慣
然而,杜特爾特對東盟最大的影響,仍然是他處理南海爭議的手法。按他在不同場合發表的言論推斷,杜氏對南海政策有幾點主張:(1)支持多邊會談處理爭議,並會邀請南海爭議國、美國、澳洲、日本加入談判;(2)如果多邊會談兩年內無法達成效果,將會選擇直接與北京進行雙邊談判;(3)「誓死」不放棄對西菲律賓海(即南沙)主權,不會改變菲律賓一直以來的主權及其專屬經濟區範圍的主張,甚至會在南沙群島上「插旗」;(4)中菲可以在擱置主權從屬的情况下,又如果中國願意投資菲律賓興建鐵路或基建,雙方可探討共同開發南海資源;(5)不會尋求武力解決問題,「戰爭是一個骯髒的字眼」("war is a dirty word");(6)不相信國際仲裁有效解決衝突,如果裁判結果對菲律賓國家利益不利,他將不遵從有關結果。
從上述幾點可見,杜特爾特在南海爭議取態十分模糊,尤其是他對國際仲裁的不信任,為中國拒絕接受仲裁結果的理據打下強心針,把整個爭議案例變成鬧劇一樁,可能影響其他主權聲索國(例如越南、馬來西亞)日後的法理依據。最壞情况下,杜特爾特這種「180度轉變」更會破壞東盟「互相諮商、建立共識」的外交習慣,難就南海爭議上建立共同立場,把東盟放在一個尷尬位置上,間接鼓勵其他成員國另覓方法解決爭議。東盟在南海問題的道德光環,極大部分來自於成員國口中堅定支持國際海洋法、國際仲裁機制、成立區域行為準則的立場,藉此建構出與中國「積極擴張行為」相互對立的形象。如果此一光環從內部擊碎,東盟勢將失去吸引力。
中國近幾個月已經積極準備應付仲裁結果,希望趁早阻止東盟成員發表聯合聲明支持菲律賓主權聲索。上月,中國與老撾、柬埔寨和文萊建立4點共識,表示中國和東盟有能力通過合作維護南海和平,但同時強調南海爭議並非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問題,理應由當事國直接協商處理。如果杜特爾特認同此一主張,對東盟整體的認受性無疑造成重創。
華府有能力阻菲國「轉軚」
當然,菲律賓會否顛覆其外交政策,還要顧及美國在亞太的佈局。菲律賓是美國其中一個重要盟友,兩年前雙方簽署《菲美加強防禦合作協議》為駐菲美軍提供更多彈性,可以讓美菲在南海一帶進行聯合巡邏。這些條件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利益攸關,白宮如果意識菲律賓有改變外交方針的迹象,很難不向後者施壓。即使杜特爾特早前誇下海口,以「斷交」要脅美國,但華府實際上掌握不少對菲律賓的發展及軍事援助,有足夠能力阻止菲國「轉軚」。
菲律賓的政治文化很大程度以候選人魅力為基礎,所以杜特爾特的民粹色彩有機會只為汲取選票而設,當選總統以後,其政綱和外交言行隨時大為收斂。與此同時,杜特爾特若能加以利用其人脈網絡及管治經驗,化解菲律賓全國經濟發展、政治貪腐、分離主義思潮等多重困局,才是國家擺脫「亞洲病夫」污名的不二法門。
註1:杜特爾特競選團隊涉嫌修改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圖像,加入認同杜特爾特是唯一一個有能力改善菲國管治的字句作為宣傳產品,導致新國駐菲大使要求刪除圖片。杜特爾特事後突然表示自己曾於多年前燒新國國旗,抗議新加坡政府處決菲國國民,令人懷疑他暗示呼籲支持者再次燒旗向新加坡示威。
註2:杜特爾特曾在競選場合中拿一名來自澳洲的強姦案受害人開玩笑,指自己應該「先上她」。此番言論引來美國和澳洲大使不滿,指摘任何地方都不應縱容任何針對女性的暴力行為。杜氏後來回應指兩國應該閉嘴,否則日後倘若成為總統便會與兩國斷交。
作者是中文大學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
不過,媒體在談論這次菲律賓總統大選時,似乎對候選人的外交政策着墨不多。即使稍有提及,焦點都主要集中在中國和南海爭議上。菲律賓明年將會成為東盟輪任主席國,而海牙國際仲裁法院又將於短期內作出有關中國在南海行為合法性的裁決,很大可能左右菲律賓與其他東盟成員國對華姿態。除此之外,新總統上任,以其言行作風判斷,或有機會對東盟內部團結構成一定負擔。由於杜特爾特過去所作言論偶有自相矛盾之嫌,本文將從中抽取部分承諾或說法,探討菲律賓與東南亞國家未來發展其中一個路徑。
處理分離主義 可成對東盟區內安全貢獻
我們先從東南亞區內事務說起。杜特爾特長時間在菲南執政的經驗,具有穩定蘇祿海域的恐怖襲擊及海盜綁架能力。自上世紀60年代中葉,不少回教徒加入摩洛人伊斯蘭解放組織,在菲南、沙巴一帶進行恐怖襲擊,希望迫使馬尼拉下放權力,甚至讓摩洛人獨立。今日活躍於綁架勒索的阿布沙耶夫便是從中分裂出來的。中央與「摩伊解」的武裝衝突雖然暫時平息,雙方亦經馬來西亞調解下妥協簽署全面和平協議,但現任總統阿基諾三世無法說服國會接受「一國兩制」方案,所以這個任務還需交由杜特爾特解決。杜特爾特在達沃擔任市長期間,經常與區內穆斯林(或摩洛人)打交道,並多次強調摩洛分離主義是「政治問題」,而非他老是掛在口邊的罪案,因此他本人支持透過政治方式——例如建立聯邦制度——處理摩洛人加強自治的要求。另外,杜特爾特在這次選舉中分別獲得不同派系的叛軍領袖支持,有利他推動「一國兩制」方案,從而減少摩洛人加入海盜、恐怖主義組織的誘因。東南亞國家堅信區域復蘇力(regional resilience)必須建基於國家政治經濟穩定,所以處理菲南分離主義可以成為杜特爾特對東盟區內安全的貢獻。
儘管杜特爾特在競選期間炮轟新加坡「小氣」(註1)、以「斷交」要脅回應澳洲和美國批評(註2),但對比起另一名總統候選人兼現任副總統比奈(Jejomar Binay),這名「特朗普」在沙巴主權一事出奇地低調,沒有主動提及該地主權從屬問題,與比奈早前主張爭取菲國聲索沙巴主權、與馬來西亞據理力爭的說法大相逕庭。不過,杜特爾特上台以後,仍需考慮居於菲南一帶、自稱恢復領土的「蘇祿蘇丹國」成員會否再度入侵沙巴範圍,讓總統府陷入兩難局面:平息國內民族主義,還是保持與大馬的友好關係。
南海爭議取態模糊 或破壞東盟外交習慣
然而,杜特爾特對東盟最大的影響,仍然是他處理南海爭議的手法。按他在不同場合發表的言論推斷,杜氏對南海政策有幾點主張:(1)支持多邊會談處理爭議,並會邀請南海爭議國、美國、澳洲、日本加入談判;(2)如果多邊會談兩年內無法達成效果,將會選擇直接與北京進行雙邊談判;(3)「誓死」不放棄對西菲律賓海(即南沙)主權,不會改變菲律賓一直以來的主權及其專屬經濟區範圍的主張,甚至會在南沙群島上「插旗」;(4)中菲可以在擱置主權從屬的情况下,又如果中國願意投資菲律賓興建鐵路或基建,雙方可探討共同開發南海資源;(5)不會尋求武力解決問題,「戰爭是一個骯髒的字眼」("war is a dirty word");(6)不相信國際仲裁有效解決衝突,如果裁判結果對菲律賓國家利益不利,他將不遵從有關結果。
從上述幾點可見,杜特爾特在南海爭議取態十分模糊,尤其是他對國際仲裁的不信任,為中國拒絕接受仲裁結果的理據打下強心針,把整個爭議案例變成鬧劇一樁,可能影響其他主權聲索國(例如越南、馬來西亞)日後的法理依據。最壞情况下,杜特爾特這種「180度轉變」更會破壞東盟「互相諮商、建立共識」的外交習慣,難就南海爭議上建立共同立場,把東盟放在一個尷尬位置上,間接鼓勵其他成員國另覓方法解決爭議。東盟在南海問題的道德光環,極大部分來自於成員國口中堅定支持國際海洋法、國際仲裁機制、成立區域行為準則的立場,藉此建構出與中國「積極擴張行為」相互對立的形象。如果此一光環從內部擊碎,東盟勢將失去吸引力。
中國近幾個月已經積極準備應付仲裁結果,希望趁早阻止東盟成員發表聯合聲明支持菲律賓主權聲索。上月,中國與老撾、柬埔寨和文萊建立4點共識,表示中國和東盟有能力通過合作維護南海和平,但同時強調南海爭議並非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問題,理應由當事國直接協商處理。如果杜特爾特認同此一主張,對東盟整體的認受性無疑造成重創。
華府有能力阻菲國「轉軚」
當然,菲律賓會否顛覆其外交政策,還要顧及美國在亞太的佈局。菲律賓是美國其中一個重要盟友,兩年前雙方簽署《菲美加強防禦合作協議》為駐菲美軍提供更多彈性,可以讓美菲在南海一帶進行聯合巡邏。這些條件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利益攸關,白宮如果意識菲律賓有改變外交方針的迹象,很難不向後者施壓。即使杜特爾特早前誇下海口,以「斷交」要脅美國,但華府實際上掌握不少對菲律賓的發展及軍事援助,有足夠能力阻止菲國「轉軚」。
菲律賓的政治文化很大程度以候選人魅力為基礎,所以杜特爾特的民粹色彩有機會只為汲取選票而設,當選總統以後,其政綱和外交言行隨時大為收斂。與此同時,杜特爾特若能加以利用其人脈網絡及管治經驗,化解菲律賓全國經濟發展、政治貪腐、分離主義思潮等多重困局,才是國家擺脫「亞洲病夫」污名的不二法門。
註1:杜特爾特競選團隊涉嫌修改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圖像,加入認同杜特爾特是唯一一個有能力改善菲國管治的字句作為宣傳產品,導致新國駐菲大使要求刪除圖片。杜特爾特事後突然表示自己曾於多年前燒新國國旗,抗議新加坡政府處決菲國國民,令人懷疑他暗示呼籲支持者再次燒旗向新加坡示威。
註2:杜特爾特曾在競選場合中拿一名來自澳洲的強姦案受害人開玩笑,指自己應該「先上她」。此番言論引來美國和澳洲大使不滿,指摘任何地方都不應縱容任何針對女性的暴力行為。杜氏後來回應指兩國應該閉嘴,否則日後倘若成為總統便會與兩國斷交。
作者是中文大學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