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十八大以後,中央領導人到地方考察調研,更加強調不擾民和親民。例如2012年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率領包括自己在內的7名中央政治局常委,空群到中南海以東的國家博物館看《復興之路》展覽,但車隊遲到了5分鐘還未到。展覽接待方後來了解到,原來首長們出行沒有封路,和其他汽車一同塞在長安街上,沒有使用特權,所以略遲。報道說這樣反映了中央集體良好的親民作風。
又例如習近平到河北、河南、甘肅和北京等地考察,經常被報道與群眾親密在一起。在天寒地凍到訪河北阜平縣一個貧困村,習近平脫了鞋坐上炕,與困難戶一起圍在火盆取暖話家常;重訪自己年輕時當「知青」的陝西梁家河村,習近平與群眾一一握手並逐家留影;在蘭州一間安老院,習近平為老人送餐;在沒打招呼和事先安排的情况下,習近平到北京慶豐包子店自己排隊買包,並與現場民眾合照留念。
為了切實改進作風,密切聯繫群眾,中央政治局專門會議通過《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有關規定》(簡稱「中央8項規定」)。會議強調,中央政治局要以身作則,「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作風如何,對黨風政風乃至整個社會風氣具有重要影響。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真正贏得群眾信任和擁護」。
「中央8項規定」要求,「要改進警衛工作,堅持有利於聯繫群眾的原則,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
另外,《規定》亦強調領導人落區一定要走入群眾,尤其是群眾意見多的地方,而不是只顧表面和諧。有關規定如此說:「要改進調查研究,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况,總結經驗、研究問題、解決困難、指導工作,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多同群眾座談,多同幹部談心,多商量討論,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不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氈,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
當然,《規定》亦要求「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
中共第三號人物、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今天起訪港3天「視察」(新華社語),並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這是2012年十八大新班子以來,中央領導人首次訪港,亦是「中央8項規定」實施後,首次有領導人來港驗證這8項規定「有多鐵」。
當然香港和內地情况不同,而這次會議亦有各國代表參與,保安考慮更會複雜一些。
重重阻隔 如何聯繫群眾?
可是,無論如何,香港市民都會問,為何「一帶一路」會前和會後香港都是好好的,何解這幾天就特別危險,要傾5000警力全力反恐保護要人?這3天香港市民是否最好不出街,以免有人身危險?
回歸後主席級、總理級領導人都多次訪港,為何這次排名次於主席和總理的張德江的保安待遇反而更加尊貴?保安程度反而更空前和更高?
「中央8項規定」說一般情况下不封路不閉館,但為何今次保安封鎖區秘而不宣?會展甚至要趕走原有參展商到機場博覽館、附近地盤要停工4天、酒店要封場?
「中央8項規定」同時要求,領導人要深入群眾,向群眾學習,要「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可是超高水馬和重重封鎖阻隔了有矛盾和意見多的群眾,令民意滴水不出,有聲變無聲,示威變示弱,如此這樣張德江又如何知道真正民意,密切聯繫群眾呢?
即使聽到些不滿,未知張德江又會否以2005年回應泛民「平反六四」提問的態度說「話不投機半句多」呢?無論如何,希望張德江不要以2011年在溫州現場處理動車追撞事故時,要求「抓緊清理現場,盡快恢復通車」的精神來對待港人的心聲和訴求就好了。
對於地方考察,習近平曾說:「轉變作風就是要打破『圍城』、『玻璃門』和無形的牆,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接接地氣很好。一枝一葉總關情。什麼是作秀,什麼是真正聯繫群眾,老百姓一眼就看出來了。」
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希望張德江的到訪不要被搞到生人勿近。
作者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