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少陽﹕科網年代尋千里馬 重商業模式長青網文章

2016年05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5月03日 06:35
2016年05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期本欄提及科技應用逐漸滲透入傳統行業,不單威脅全球數以億計僱員的生計,大量未能適應全球化競爭形勢的商業機構,亦正在加速沒落。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貧富兩極化將日益明顯。贏家全取的結果,將是持續偏高的投資失敗個案。應用在股票投資上,則是大量平庸的上市公司長期回報低迷,只有極少數優質的股份一枝獨秀。


基於對上述全球化競爭的判斷,投資者應避免涉足生意將受到新科技應用打擊的行業。除了本欄過往提及的傳統媒體行業之外,電子商貿的興起,亦對大量傳統零售(如書店、電子產品及所有非個性化零售產品)及百貨行業造成破壞性的競爭,連坐擁大量零售物業的地產商,其資產價值亦受到明顯的侵蝕。


中介人面臨被淘汰威脅

零售行業以外,由於資訊的透明化,令到過往利錢極之豐厚的中介人,亦正面臨被淘汰的威脅。例如,近年營運表現一落千丈的供應鏈管理者利豐(0494)及無數採取類近營運模式的貿易商,便是明顯的例子。另外,Uber及各式租車應用程式的湧現,亦正打擊全球的士牌的中長線投資價值。


在這個投資新世代,投資者一是擁抱新科技,在贏家通吃的市場中尋找眾人眼中的千里馬。由於科技應用的投資失敗率偏高,惟一旦成功回報極之可觀,基於這個邏輯,企業當下的盈利狀况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商業模式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因此,投資於新科技的項目,無論估值多貴,也要買行業的龍頭,直至「龍頭大佬」換人為止。記住,科技投資的秘訣是:The trend is your friend, until it is the end(編譯:潮流是你的朋友,直至潮流終結)。


對於自問不懂高科技為何物的投資者,這其實亦不是世界末日,因為不是所有的行業,都可以用「互聯網思維」營運的。例如講究顧客親身體驗的餐館、美容、教育、醫療、法律、老人院等服務行業,暫時仍然很難將服務商品化,而大廚、美容師、醫護人員、教師及律師等職業,亦不大可能在短期之內被機器所取代。


位置優越實物資產 仍有價有市

在上述很講究顧客體驗的行業之中,經營得當的企業,仍將在其專業的範疇內大放異彩。


另外,雖說電子商貿及自僱人士(freelancers)的興起,確實對零售及辦工室等商業物業的價值有侵蝕的作用,基於住屋、社交及營商的需要,位置優越的住宅、零售及寫字樓物業,依然是極之稀缺的資源,其長遠的資產價值,仍然將繼續跑贏通脹。因此,作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投資者應該將部分財富,投資於地理位置優越的物業,以及具稀缺性的實物資產。


零息下投資公用事業 依然穩當

除此之外,一些受專利保護的基建及公用事業,例如電力、通訊、供水、節能環保、固廢處理、大眾公共交通工具的營運商等,其股東的長線投資回報雖然未必很高,但是在低息甚至是零息的環境,依然不失為一項穩當的投資。不過,投資於這類基建項目,投資者必須明白當中的政策風險。一般而言,較尊重法律及合約精神的成熟市場,其相關的政策風險,普遍低於一些政策風險較高的新興市場。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Vincent@vlasset.com

[林少陽 細味.投資]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