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智傑﹕巴拿馬文件 新聞界的奇蹟長青網文章

2016年04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4月28日 06:35
2016年04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就在《明報》前執行總編輯姜國元凌晨被炒前的一夜,這份報章的編輯部正全力為了翌日的頭條新聞衝刺——「巴拿馬文件:港政商BVI大曝光」。這頭條報道揭發多名香港政商巨人以離岸公司控制資產,隱密地處理生意,以及一些以「愛國」自居的名人,原來持有外國護照。


巴拿馬文件,是「第四權」向全世界政商領導人,以及一些替他們服務的專業精英,所投下的一枚「核彈」。一眾新聞工作者先把巴拿馬文件曝光,讓全球政商精英如坐針氈,惹來全球目光,形成一股政治壓力。接下來,便是考驗新聞工作者整理及分析材料的能力——如何在浩瀚的「文海」中抽絲剝繭,弄清箇中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引領世人「柳暗花明又一村」,走進這批權貴富豪的桃花源。


傳統媒體變革的開端?

巴拿馬文件一役,讓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機構的新聞工作者,一起放下爭取獨家新聞的競爭心態,為了共同的使命分享資料、協調「爆料」步伐。正如陳穎慧在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實習刊物《大學線》發表的「新秀新論」(第124期)中的結語所言:「在社交網絡發達、人人都是記者,傳統新聞行業步入寒冬之際,除了互相競爭,這樣的大規模合作,相信會是傳統媒體變革的開端。」「爆獨家料」從來是媒體的天性。巴拿馬文件風波,讓一眾新聞界行家及機構一反常態,跟競爭對手通力合作,放下機構利益以至個人機會,實是近年傳媒業寒冬中的一次奇蹟。


奇蹟的出現,既是偶發,但亦有其發展軌迹。巴拿馬文件涉及海量、複雜且偵查難度高的跨國機密資料,相信一家之力難以獨自好好處理。而且,巴拿馬文件的新聞價值極高。為了充分發揮這些珍貴資料的最大威力,相信不同機構和新聞行家都願意共同努力。然而,在一般新聞編採工作中,是否都有類似的合作機會?會否有一些社會因素,讓類似「大規模的合作」再現,從而成為「傳統媒體變革的開端」?


「獨家」消息 證新聞機構採訪能力

新聞價值是新聞工作的重要規律,是新聞工作者編採的重要憑藉,但它亦是一套充滿內在矛盾且不斷演化的價值觀。上文的討論,帶出了新聞價值其中一個矛盾之處:「獨家」與「駁料」。「獨家」消息,是新聞機構證明自己的採訪能力優於其他同行,爭取同業、讀者及社會認同的重要手段。「獨家」兩字,是讓新聞工作者倍感自豪的光環。「獨家」消息,會大大提升相關新聞在新聞組織內的價值。相反,別人的「獨家」消息,則一般來說只會是普通的跟進報道。


追求「獨家」消息,使同一宗新聞於不同新聞機構有不同的新聞價值,亦驅使了不同傳媒機構之間的競爭。除了找新資料、新角度做「獨家故仔」外,新聞組織之間亦「愈鬥愈快」,其中以電子傳媒為甚。「鬥快」,某程度亦是讓新聞消息成為自己的「獨家故仔」——即使只有一會兒。在網絡世代、資訊爆炸下,「鬥快出」更加是常識。


「駁料」——「自保」的「風險對冲」

不過奇怪的是,新聞同業之間在激烈競爭之餘,亦有互相合作的「傳統」,尤以前線記者較普遍。「駁料」,即是記者之間互相分享情報,是一種跟「獨家」相反的新聞行規。採訪現場有時人山人海,又或事發突然、混亂,任何記者都不可能「獨食」,自然會守望相助,大家共同分享情報和資料。此外,如果「獨家」是「求上位」的辦法,那「駁料」則是「自保」的「風險對冲」行為:


一、「放料」予人方便,累積人脈,將來自己需要「江湖救急」時也可嘗試找人「收料」;

二、緩解「爆料」及「鬥快」的壓力:記者們互相「駁料」,可順道核實資料,有時甚至有機會協調報道的重點和時間,某程度上緩解各自所屬新聞機構的「爆料」及「鬥快」壓力。


當然,「駁料」也有限度。一般來說,採訪主任會提示下屬有哪一些「故仔」不能「駁」給其他記者。這亦反過來說明,新聞機構的管理者其實大概也明白記者們「駁料」的工作需要,也會嘗試在「獨家」和「駁料」之間取得平衡。


一人一主意 或累積意外大發現

不過時移世易,在大數據興起的時代,新聞工作的行規似乎有機會在「獨家」與「駁料」的天秤之間,慢慢地移向後者。大數據,可謂是資訊科技一日千里,使社會生產資訊的速度、數量、種類以倍速大增,甚至讓社會自己也未必好好應付得來的現象。在資訊爆炸、種類繁多、資訊的生滅速度加快下,「獨家」消息的威力,可能很快便被其他五花八門的資訊所淹沒。


反之,在資訊供過於求的傳播環境下,要從一大堆又一大堆的資料及數據中找出被人遺忘的關係,以及任何意外的發現,「駁料」的力量則潛力無限。一人一個主意,一個發現,累積起來便可能是一個意外的大發現。這便是「眾蒐」(crowdsourcing)的力量。早前查找「種票」疑雲的種種報道,便有類似的效果:不同組織及個人努力查核選民登記冊,結果出現一單又一單的可疑個案。在「眾蒐」與大數據的威力結合下,類似巴拿馬文件風波的奇蹟,我相信會陸續有來。


作者是恒生管理學院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