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奧比斯團隊工作長青網文章

2010年10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0月25日 06:35
2010年10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醫療總監Dr. Hunter Cherwek﹕讓患者走出「牢房」

Dr. Hunter在2005年加入奧比斯,他認為眼科手術的魔力在於能把患者快速地從長久的「眼疾牢房」釋放出來﹕「現時的眼科手術具成本效益,例如白內障的手術只需10分鐘,患者就能被治癒,相比起30年前的技術,現在眼科手術帶來的後遺症較少,而且手術後患者的康復速度較快,不用留院觀察,減低患者需負擔的手術費用。」

盼研新療法助窮人

Dr. Hunter認為,貧窮和失明是相關的,他最難忘的是一個來自西非七旬老人的個案﹕「他是一個失明15年的白內障患者,多年來看不見家人,我們利用10分鐘的手術讓他重見光明。手術後,他看到我們不禁大哭,但那些是興奮的淚水,因為那是他第一次登上飛機、第一次看電視,以及可再次看到他的家人。」Dr. Hunter更笑言自己是患者第一個看到的白人。

Dr. Hunter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增加大眾對義務工作、眼科治療技術和研究的注意﹕「預防勝於治療,我們應盡快研發新的治療方法,幫助更多發展國的患者。」

★護士劉小英﹕治癒患者是團隊功勞

劉小英1999年畢業於湖北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成為註冊護士後,她曾經在湖北的眼科中心服務,也因此認識奧比斯眼科醫院。2007年,奧比斯到湖北武漢進行防盲工作,劉小英把握機會到奧比斯的飛機醫院接受了兩個星期的訓練,覺得非常有意義。2010年她加入奧比斯的團隊,成為奧比斯的眼科護士。

跟外國人共事 曾感害怕

劉小英形容起初加入團隊,因為需要到外地和跟外國人一起工作,曾感到很緊張,也有一點害怕。後來發現團隊和各地的醫護人員都很友善,她漸漸把每次在外地的工作當成鍛煉自己的機會。

劉小英表示,有些小孩是患有先天性眼疾,她認為幫助他們重見光明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患者通常會感謝前線醫務人員幫助他們重見光明,但其實團隊中每名工作人員都有功勞」。

★高級生物醫學工程師程小明﹕解決各國技術疑難

程小明曾在北京協和醫院擔任生物醫學工程師,於1999年加入奧比斯,主要負責維修飛機上的眼科儀器。他表示工程師最重要的工作有二﹕「我們的工作有兩方面,一是保護設備,二是把技術傳授予不同國家的工作人員,讓他們在未來有能力自己解決技術上的問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