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筆陣:運河使然 國運坎坷 / 文︰胡逸山長青網文章

2016年04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4月12日 06:35
2016年04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巴拿馬這地方,如被形容成什麼「自古以來,即為兵家必爭之地」云云,當然有點誇張;不過巴拿馬的戰略地理位置的確至少在近代史上為它帶來繁榮興旺,但也同時把連連的厄運降臨在它身上。巴拿馬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也不過100多年的歷史。之前,它可是(現在的)鄰國哥倫比亞的一部分。


上世紀初,美國崛起成為一愈來愈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各種無論是工業原料或工業製成品要從大西洋運往太平洋(或反向),都要循遠路繞過南美最南端驚濤駭浪的海角,嚴重的常有人貨隨着船沉將下去,輕微的至少也被額外數千公里的航程加重運輸成本。所以便有各路冒險家們紛紛勘察中美洲的地勢,看是否能貫通該不過數十至百公里的地頸,建一條運河來連接世界兩大洋。而之前埃及蘇彝士運河的開通,讓歐亞航運毋須再繞過非洲南部好望角,而能從地中海幾乎直出印度洋,也讓大家頗為鼓舞。


當時的美國政府,認定巴拿馬一帶乃開發該運河的最佳地段,故與哥倫比亞政府商討,如何促成此件改善世界航運的大好事項。不料哥倫比亞基於各種主要是內部的原因,對開鑿運河無甚興趣,尤其擔心運河開通後,巴拿馬一帶本來就有分離主義傾向的民眾,可能也就「割河而據」,搞起獨立了。


遊筆至此,忽然想起前一陣子被炒得熱烘烘的有關在泰國南部與馬來亞半島銜接的也同樣頗為細長的克拉地峽開鑿一條貫通印度洋與南中國海的運河,以便東西方航道能省上通過既狹窄又時有海盜猖獗的馬六甲海峽一事。有些人還幸災樂禍的預測,從此馬來亞與新加坡的經濟,因航運的大幅度減少,必將大受打擊云云。


我當時就曾在各大國際媒體上高聲斷言,泰國當局雖然曾多次在此運河課題上做出互相矛盾的表態,但看來最終至少在短期內,這條克拉運河是難以建成的。無他,泰國南部的穆斯林,也與當年的巴拿馬一樣,有嚴重的分離主義傾向,多次與政府軍打起內戰來,甚至勾搭上國際上惡名昭彰的一些恐怖組織,不時在當地幹起如爆炸案等恐怖主義行徑,企圖讓泰國當局要繼續統治該地,得要付出重大政治與經濟成本,希望泰國能意興闌珊,逐漸「放手」該地。


我好幾年前到過泰南,感覺就如1990年代自己被聯合國派到內戰連連的斯里蘭卡般,路上到處有戒備森嚴的檢查崗,有荷槍實彈的軍人如臨大敵般對着你虎視眈眈,好像大家都是身綁炸彈的恐怖分子般。而如克拉運河建成了,這些分離主義分子就更能鼓動當地居民來個「割河而治」了,所以我不覺得克拉運河短期內得以成事。


回來談巴拿馬。當時的美國與其他西方列強一樣,霸權主義的思維囂張。哥倫比亞政府不同意建運河,美國就改而支持巴拿馬當地的分離主義游擊隊與政府軍為敵。最終巴拿馬得以宣告獨立,但幾乎立時成為美國的一個實質上的附屬國,巴拿馬運河也立時開始被開拓。在建運河期間,需要經過連綿的森林,好一些工人都中了瘧疾等,死傷慘重。不過運河最後還是開通了。沿着運河兩岸的地域,也被租借予美國,成為美國屬地。美國前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即出生於美屬巴拿馬運河區,因其當海軍將領的父親當年駐紮在該地。麥凱恩的出生地點當年在總統選舉裏也幾乎成為一項課題,因為美國憲法規定,唯有「自然生」者才有資格當總統,而狹義的解釋是只有在美國本土出生者才符合此項規定,但更廣義的解釋是如為美國公民所生者即可。


巴拿馬在獨立後的幾乎整個世紀,都難以擺脫美國附庸國的地位與印象。幾乎每一屆的巴拿馬政府,實質上都需有美國或其大財團的首肯方能運作下去。所以,每當大家提起所謂的「香蕉共和國」(即中美洲好一些國家,其政治與經濟命運在當年是掌握在美國一些大型農產品(如香蕉)集團手中,當地居民其實是對自己的未來無可奈何的)時,幾乎第一印象即會想起巴拿馬。1960年代末期,巴拿馬選民曾選出一屆較有「向美國說不」勇氣的政府,但在10天裏,即為被美國所支持的軍方所推翻。


美國橫行中南美洲

但巴拿馬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還是1989年的美軍入侵巴拿馬事件。話說當年一名巴拿馬軍頭諾列加,可能是被權力衝昏了頭,不顧誰才是國家真正主子,竟然也妄想對美國說不,想要把之前雖然名譽上屬巴拿馬,但實質上仍由美國運作的巴拿馬運河區收歸國有。美國佬做事時深謀遠慮,也是圓滑無比。如諾列加般的軍頭,多多少少都有貪污枉法,甚至走私鄰國哥倫比亞的毒品予美國以供應當地龐大市場等,以賺取暴利。你身為美國佬的當地代理人,乖乖的聽美國佬的話,有什麼指令照辦不違,那大家不就相安無事,美國得以保護其戰略利益,你也就繼續「悶聲發大財」了;你要高調反美,玩什麼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等,但自身又「不乾淨」,有多項把柄被美國人抓住,要你下台你又戀棧權位死抱不放,那還不簡單,不就在美國法院裏來個檢控你販毒走私,要你束手就擒了。當諾列加拒絕投降自首後,時任美國總統連夜派出特種部隊佔領巴拿馬主要地區,把諾列加逮捕後送往美國受審,然後再置放一個傀儡政府。美國在中南美洲橫行無阻的地位,由此再次得以印證。近年來,有關巴拿馬運河與港口的管理權落入何國主導的課題,再次的熱了起來;我有個預感,巴拿馬未來的政治氛圍,也會相應的熱起來。


巴拿馬至少還有兩項著名之處。其一也是因其戰略地位使然,乃各國間諜出沒博弈之地。有多本間諜小說,如什麼《巴拿馬裁縫》,即以當地為高潮迭起的故事背景。另一項當然也是與好一些加勒比海島嶼鄰國相似之處,即巴拿馬也是一個離岸金融的天堂。


近日所浮現的所謂「巴拿馬文件」,在世界各大媒體上鬧得轟轟烈烈,列舉了包括本港在內的好一些世界各地精英,皆用各種名義在當地一間律師行協助下,在當地的離岸銀行開有戶口來存放巨款。冰島的總理因曾擁有過該等戶口而被迫下台,英國卡梅倫首相好像也因父親的該類戶口而至少「滿身蟻」,其他各國政壇的變動也因此項「醜聞」而在醞釀中。


開戶避稅無可厚非

我覺得我們看此「巴拿馬文件」事件時,至少要釐清思緒,不要把好幾件相關但其實不相同的事務湊在一起。如開該等離岸戶口的目的是為「洗刷」來路不明、可能有黃賭毒成分的「黑錢」的話,那當然十惡不赦,各國都應積極取締之,以正風化。但如開該等戶口的目的純為避稅的話,坦白說我認為是無可厚非的。撇開什麼國家情結不談,世上沒有人或機構是會心甘情願的把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去交給「阿公」,尤其是當你認為「阿公」為你所提供的服務是不理想的。在這方面,我覺得唯一可置喙之處,是慨嘆為何該等離岸避稅的服務,只能為少數精英所享有,而不能更大程度的讓社會各階層皆得以接觸之!說來說去,那問題還是處在社會資源分享的懸殊上!


胡逸山

馬來西亞首相前政治秘書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