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慧麟:政策倡議不能失長青網文章

2016年04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4月12日 06:35
2016年04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這幾個星期好不熱鬧。青年「傘兵」組織搞聯盟組黨,劍指9月立法會;另一邊廂,建制派亦開始探討他們眼中的本土論述及行動之可能。香港政治論述向本土方向擺動,已是無可避免。


縱觀青年組織的記者會及宣言,媒體的重點,總是離不開政治訴求,例如自主、自決及獨立等。誠然,這應是青年組織評估票源情况下,認為青年追求主體意識,需要更多的政治民主,所以就大打政治牌,希望搶奪這塊土地。


不過,青年組織打政治牌,所能爭取的,就只會是選區內激進青年的選票。就以立法會新界東補選為例,梁天琦的6萬多票,表面上很多,按理可以送一至兩名青年組織的候選人入立法會;但是,假如有3至4個政治立場接近的激進青年候選人去搶奪票源,在僧多粥少之下,隨時「攬炒」齊輸。


有一種說法是,激進非建制的支持者,很聰明,到時自然會按政治形勢,自搞棄保,最終一定會有青年進入議會。我沒有水晶球,亦不會低估自搞棄保的操作性。於是,青年組織就不可能大家政治訴求鬥激,你提公投,我就提港獨,你提10年後港獨,我就提出下個月港獨。如此口水式討論沒有意思。


想吸票就要向激進青年以外階層埋手

青年組織及聯盟要想吸多些票,就要向激進青年以外的階層埋手,吸納其他票源,那麼就毋須不斷告急,在棄保的氛圍下打選戰。那麼,青年組織的朋友,就不可能齋打政治訴求、齋講行動,日日上街,而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政策倡議、比較成熟的社會政策,甚至一些經濟政策,挖走部分主流泛民政黨的支持者,這樣就可以增加勝算。


那麼,青年組織就需要在其他政策,倡議某些經濟及社會議題,不可能天天忙着搞公投、自決或獨立。這方面,青年組織亦需要就一些公共政策表態,以及說明這些社會經濟政策背後的思考。例如退休保障政策,這班青年朋友是支持他們眼中「左膠」的全民退保,抑或是他們眼中「右膠」的取消強積金方案呢?又例如醫療政策方面,對青年日後醫療服務有切身利益的醫療保險計劃,該如何處理呢?再者,在房屋問題方面,該如何處理公屋供應不足,市民排隊上樓難的問題呢?


看官或曰,這些涉及民生的議題,以現在政府之「逢(泛)民必反」的偏聽作風,講多無謂,行動為先;但是,立法會議員的職責,也不應只是關注青年的主體意識,也需要關注民生政策,亦要審議法律及預算案等等。激進青年以外的階層,相信亦想知道這班未來的政治棟樑,會怎樣去搞好社區及社會政策創新,對吧?


期待激進的青年朋友,在社會及經濟政策上,比起泛民「老餅」有更多更好的創新。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