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昨日凌晨1時3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實踐十號將在太空完成19項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實驗,15日後返回地球。
作19微重力實驗
新華社引述「實踐十號」衛星首席科學家胡文瑞介紹,「實踐十號」4年前開始籌備,是單次科學實驗項目最多的衛星,目標是研究、揭示微重力條件和空間輻射條件下物質運動及生命活動的規律。
在「實踐十號」帶上太空的19個實驗中,最矚目的是小鼠早期胚胎。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段恩奎說,「看牠在微重力環境中能否繼續分裂到8個細胞、16個細胞,觀察在微重力情况下,哺乳動物胚胎能否和在地球上一樣正常發育。」為未來長期太空飛行中保障人類生殖發育健康提供科學依據。
其次是要主動「引火燒身」,展開「導線絕緣層着火實驗」和「典型非金屬材料着火實驗」,在特殊的設備中通過電流或加熱絲引燃指定材料,觀察微重力條件下的燃燒特性,為未來航天器和太空站的防火作準備。此外,「實踐十號」搭載了3個生物輻射盒,攜帶了水稻種子、擬南芥種子和線蟲等樣品,研究空間輻射的影響。
「引火燒身」研太空站防火
實踐十號將要做的19項實驗涉及微重力流體物理、微重力燃燒、空間材料科學、空間輻射效應、重力生物效應、空間生物技術六大領域,其中8項流體物理和燃燒實驗將在留軌艙內進行,另外11項科學實驗將在回收艙進行,除由中科院11個研究所和6所高校承擔外,歐洲太空總署(ESA)和日本宇宙航天研發機構各參加了一個科學實驗項目。
「實踐十號」總設計壽命15天,如無意外將按預定程序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