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彥晨:謝啟大的眷戀與固執長青網文章

2016年04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4月06日 06:35
2016年04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曾在中國長期擔任特派記者的《朝日新聞》峯村健司在他的新書《站上十三億人的頂端:習近平掌權之路》中剖析權力鬥爭和中共的關連。在他看來,權鬥正是共產黨持續下去的原動力。筆者相信,很多嘗過權力滋味的政治人物,終生難以或忘。就像我所認識的謝啟大。


不知為何,近日和新黨前主席謝啟大的一番深談,讓筆者聯想起權力、執著、堅持和毅力。在謝啟大身上,上述的詞彙往往某種程度勾勒出這位前法官、前立委,甚至是考上大陸律師的台灣第一人,她至今的行事風格。再用比較直白的話說,我認為她相當固執。我幾乎很難判斷,這是不是一種對權力的戀棧。


執著理念 讓人佩服

筆者尚在立法院擔任第二屆立委助理時就認識時為立委的謝啟大。當年為推動法案,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特質讓人記憶猶新。歷經幾番風雨,她赴大陸發展,重返台北參選市議員,並且遭到同黨(新黨)同志排擠。她打死不退,最終落選。高潮迭起的人生經歷,除了增添她的傳奇性,也說明她的頑固和難以說服。


日前巧遇謝啟大。對她而言,我基本不在她的記憶庫中。我認為正是這種只為一件事狂熱卻忽略了事後的「人」,或許是她政治路走到此,愈走愈孤寂的原因之一吧!


但是她為了理念執著,不計一切的投入,傾盡所有奮戰不懈,仍然讓人佩服。謝啟大最近忙碌的重點是:如何讓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朱浤源畢生研究的「二二八」史實被正確傳述,不致被獨派佔領話語權,不讓扭曲的歷史毒化下一代。謝啟大默默地將這個責任扛上肩。


「美國人葛超智特展」現正在台北展出。這號人物正是朱浤源研究中,應對「二二八事件」負責的「不懷好意的美國人」。綠營人士將葛超智塑造成對台灣親善的外國友人,並且逐漸打造出一套「國民黨屠殺台灣人」的「二二八」史實,在朱浤源、林金源(淡大副教授)等學者看來,這是為政治服務的歷史,並非事實。


謝啟大認同朱、林等人的論點,只是他們已成為台灣社會的非主流。在林金源的研究中發現,「二二八事件」發生,包括不甘移交的日本人、低估劣勢的大陸人、認同混亂的本省人和不懷好意的美國人,綜合複雜的社會,交互作用彼此激盪而成的,並不是如同綠營所塑造,單一的「外省國民黨屠殺台灣人」這麼回事。


在台灣社會要說出上述真相,結果就是被綠媒修理。謝啟大、朱浤源都因為他們質疑葛超智特展而被綠營市議員痛批,結果也就登上綠媒,半版放大處理。「二二八」儼然成為政治提款機,取之不竭。「三二九」紀念黃花崗烈士的青年節早就被丟到歷史灰燼中,而年年的「二二八」都是痛罵國民黨的好時機。


國民黨剛選出新主席洪秀柱,謝啟大又為文在《聯合報》指出,洪秀柱被扣上可能讓國民黨「新黨化」的罪名,正是對手陣營的一項分化伎倆,謝啟大已不能見容於她曾任主席,並且讓國民黨部分精神得以保存的新黨。她也早就不是國民黨人,以一個「政治邊緣人」的身分,又想要改變社會主流的歷史詮釋,如果不是狂熱分子,就只能說是政治癡人。任誰也看得出來,這有多困難。


筆者不能斷言這種奮戰精神是不是來自對權力的眷戀。但如果沒有謝啟大這種人,包括「二二八」真相的諸多史實,恐怕早被完全覆寫,再難改觀。


作者是台灣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