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醞釀多時的「債轉股」擬快將試行,《財新周刊》稱,首批債轉股規模達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對象主要為有潛在價值、惟暫時出現困難的國企,國開行、中行(3988)、工行(1398)以及招行(3968)將入選為第一批債轉股試點。有市場人士認為,債轉股以關注類貸款為主,對內銀來說是「壞消息中的好消息」,但一旦實行,仍將徹底扭曲銀行現有營運模式,直接影響內銀的盈利表現。
《財新周刊》引述一名國開行高層稱,首批債轉股規模達1萬億元,對象主要為有潛在價值、惟暫時出現困難的國企,而這類企業在銀行帳面上多反映為關注類貸款,甚至正常類貸款,而非不良貸款,並預計整個計劃在3年,甚或更短時間內,化解約1萬億元規模的銀行潛在不良資產。另財新又引述大行相關部門高層透露,國開行、中行、工行、招行等銀行,將入選為第一批債轉股試點,該試點將跟「投貸聯動」試點配合,銀行藉此可獲得投資子公司的牌照,與此同時,銀行或將成立新的資產管理公司,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直接承接銀行債務。
黃國英:壞消息中好消息
翻查資料,截至去年底止,四大內銀正常類及關注類貸款額分別合共38.35萬億及1.427萬億元,當中,市傳屬第一批債轉股試點的工行及中行的正常類貸款額,分別為11.23萬億及8.78萬億元;關注類貸款額分別為5205及2292億元,而另一試點招行正常類及關注類貸款額則0.27萬億及738億元。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企業在銀行帳面上,多反映為關注類,甚至正常類貸款,對銀行來說,可說是「壞消息中的好消息」,因該類貸款質素總比不良貸款好,但「債轉股」將扭曲銀行現有的營運模式,令其變成集團式公司,直接影響內銀盈利表現。
扭曲銀行營運模式 或損盈利
他表示,以往企業只要能夠償還貸款,銀行便有利可圖,如今銀行持有多家公司股權,其盈利能力便不再取決於賺取息差,亦需考慮多家公司的經營情况。此外,銀行本身只屬借貸角色,根本未具相關專業知識管理公司,若銀行成為公司股東,其管理角色亦會相當被動,相信銀行望由賺取息差,變為賺取公司利潤只是一廂情願。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溫天納亦質疑,措施下企業涉及銀行正常類貸款是有欠邏輯,因正常類別只是企業正常融資貸款,根本不需透過「債轉股」達至債務重組目的,至於市場將如何界定關注類貸款,則有商榷餘地,當中有很大的演繹空間,他不排除其定義過分空泛,以致事實上一些不良貸款亦包含在內。
明報記者 邱曉欣
《財新周刊》引述一名國開行高層稱,首批債轉股規模達1萬億元,對象主要為有潛在價值、惟暫時出現困難的國企,而這類企業在銀行帳面上多反映為關注類貸款,甚至正常類貸款,而非不良貸款,並預計整個計劃在3年,甚或更短時間內,化解約1萬億元規模的銀行潛在不良資產。另財新又引述大行相關部門高層透露,國開行、中行、工行、招行等銀行,將入選為第一批債轉股試點,該試點將跟「投貸聯動」試點配合,銀行藉此可獲得投資子公司的牌照,與此同時,銀行或將成立新的資產管理公司,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直接承接銀行債務。
黃國英:壞消息中好消息
翻查資料,截至去年底止,四大內銀正常類及關注類貸款額分別合共38.35萬億及1.427萬億元,當中,市傳屬第一批債轉股試點的工行及中行的正常類貸款額,分別為11.23萬億及8.78萬億元;關注類貸款額分別為5205及2292億元,而另一試點招行正常類及關注類貸款額則0.27萬億及738億元。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企業在銀行帳面上,多反映為關注類,甚至正常類貸款,對銀行來說,可說是「壞消息中的好消息」,因該類貸款質素總比不良貸款好,但「債轉股」將扭曲銀行現有的營運模式,令其變成集團式公司,直接影響內銀盈利表現。
扭曲銀行營運模式 或損盈利
他表示,以往企業只要能夠償還貸款,銀行便有利可圖,如今銀行持有多家公司股權,其盈利能力便不再取決於賺取息差,亦需考慮多家公司的經營情况。此外,銀行本身只屬借貸角色,根本未具相關專業知識管理公司,若銀行成為公司股東,其管理角色亦會相當被動,相信銀行望由賺取息差,變為賺取公司利潤只是一廂情願。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溫天納亦質疑,措施下企業涉及銀行正常類貸款是有欠邏輯,因正常類別只是企業正常融資貸款,根本不需透過「債轉股」達至債務重組目的,至於市場將如何界定關注類貸款,則有商榷餘地,當中有很大的演繹空間,他不排除其定義過分空泛,以致事實上一些不良貸款亦包含在內。
明報記者 邱曉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