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亞視告別歷史舞台 電視人加油洗頹風長青網文章

2016年04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4月02日 06:35
2016年04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亞視免費電視廣播終於結束了,對於本港電視發展歷程,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電視產業邁入新時代,會否一洗頹風,創意澎湃地再次展現昔日風華,贏得市民支持,進而重拾以往潮流文化帶領周邊國家、地區的領頭羊地位,且看業界由老闆到一衆電視人的決心和能耐了。另外,亞視投資者聲稱將繼續作其他多元發展,由於它不再佔用公共資源,純屬一家私人公司的業務發展,與公衆利益關係不大,市民反而更關心被欠薪的亞視員工,什麼時候才可以取回應得報酬。這是亞視應該盡快結清的手尾。


亞視長年尸居餘氣

拖累整體製作質素

亞視廣播了59年,在芸芸電子媒體中資歷最深,它不僅是本港首家電視台,也是全球首家以華語廣播的電視台,在數十年跌宕起伏之中,亞視有過風光日子,一些劇集曾經帶領潮流,一些創新節目例如《尋找他鄉的故事》膾炙人口,將近20年了,至今在本港電視節目就創意、觸動港人的中國情懷方面,歷久彌新,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只是,總的而言,亞視在激烈的電視產業競爭中,長期以來始終不敵無綫電視,最近10多年更因為股權易手頻仍,股東之間又多齟齬,使亞視的弱勢更加沉痾難起,完全無競爭力,間接促成無綫電視變相寡頭壟斷,不思進取。本港電視製作水平下跌,失去周邊國家地區潮流文化先行者地位,與亞視長期的半死不活狀態,不無關係。


亞視由數年前不斷重播陳年劇集和節目開始,實際上已經處於尸居餘氣狀態,掙扎到今日零時壽終正寢,過程宛如一齣鬧劇,折射出的兩個景况,都與政府有關。一個是枉作小人,一個是監管不嚴。3年前政府增發免費電視牌照一役,香港電視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卻落選,政府就發牌決定的解說,包括增加競爭可能會使電視台倒閉,云云,被解讀為旨在保護亞視,可惜亞視是扶不起的阿斗,競爭巨輪輾碎了政府的心意;政府在此役「汰優留劣」、偏離應有角色和違反由市場規律的做法,許多人不以為然,不少人更因而改變了對梁振英政府的看法。


回歸以來,亞視股權的易手,都與內地人士或內地資金扯上關係,出資人並非香港永久居民,按廣播條例規定不能管理亞視,於是出現出資人安排親信為代理人,間接操控亞視,使條例規定形同虛設;另外,亞視的後期歲月,隱約見到佔用大氣電波的電視牌照,成為投資者之間買賣的貨物,在以逐利為目的之買賣中,亞視並未發生牴觸公衆利益的情事,已算不幸中之大幸;還有是亞視的最後歲月,員工被拖欠薪金,更出現投資者出示大批現金、員工卻要到處追討薪金的一幕。上述種種,與亞視投資者在法律邊緣游走近一年,玩欠薪遊戲,都是政府監管不嚴的結果。


亞視經驗教訓

政府應該汲取

亞視後期和最後歲月暴露出來的問題,值得政府關注、審視和匡正。政府應該回歸原來角色,只提供包括法例在內的基礎建設,然後按市場客觀規律,由參與者自由競爭,優勝劣敗,政府不宜、也不應該嘗試左右或影響競爭結果;另外,電視是重要戰略產業,設若落入別有用心人手中,後果可以十分嚴重,因此,政府必須嚴加執法和規管,不能再出現電視台由非港人實際控制的局面。


亞視退出舞台之後,部分頻譜由香港電台接手,以港台的官方性質,於促使電視產業脫胎換骨蛻變,難寄厚望,其他兩家獲發牌照的電視台,一家將於下周三啟播,作為市民大衆,當然希望日後不再出現亞視與無綫的不對稱互動,而是3家佔用公共資源的電視台,透過良性競爭,在電視人發揮創意下,重拾香港電視創作的昔日光輝。日後本港免費電視的發展,取決於電視台老闆和一衆電視人的決心與能耐,有亞視這個例子在前頭,相信有關人等不會甘心於連亞視也不如吧!


至於市民,對電視產業復蘇也有一定責任,正所謂有這樣的觀衆,就有這樣的電視台,若觀衆的慣性收視惰性不改,即使無綫電視的劣質節目,仍然可以在收視上佔盡便宜,則整體電視產業不會有進步。若市民與時俱進,在優勝劣敗競逐中發揮應有作用,則「後亞視」的電視生態,可以寄予一定希望。電視人,加油!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