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中美自清末便已結下不解之緣。美國提出的門戶開放政策保護了中國免被瓜分,而八國聯軍時的美國也沒有對中國抱持強烈的侵略態度。但當中國和平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中美之間出現一層隔膜。美國對AIIB(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持抽離態度,原因僅在於AIIB乃並非由美國帶頭組成的國際組織。與此同時,美國又組成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議),且沒有邀請中國參加,形成兩者分庭抗禮、互相對峙之勢。另外,中美體制的不同也導致了雙方的對峙局面。中國沒有採用美式的一人一票選舉制度,而且她對自由、民主、人權等也有自己一套的理解及闡述。因此美國恐懼這非西方式產生的制度及國家,並將之視為一股挑戰。
但中國對美國的政策則大不相同,其一切態度及立場終以人民利益為依歸。中國希望美國能理解中國文化及改革開放的困難,習近平在「瀛台夜話」時甚至談及光緒的歷史,藉此告訴奧巴馬改革的路並非一帆風順,需要各方的支持及諒解。過去數年中國一方面發展自身,過程中好像有挑戰美國的行為;但另一方面又向美國示好,表明承認美國的領導地位。汪洋副總理也談到中國對美國的定位:完全遵守美國二戰後制定的秩序,這便反映到與美國共同發展的態度及立場。其實中國應與世界建立一個良好秩序,與美國建立良好關係,同時中國不需向美國低頭,被欺負時亦應反抗。
註: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五十年後》由葉國華主持,逢周六下午2時播出,分析中國與香港的未來
文章由香港政策研究所許欣琪、何智華整理
作者是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
但中國對美國的政策則大不相同,其一切態度及立場終以人民利益為依歸。中國希望美國能理解中國文化及改革開放的困難,習近平在「瀛台夜話」時甚至談及光緒的歷史,藉此告訴奧巴馬改革的路並非一帆風順,需要各方的支持及諒解。過去數年中國一方面發展自身,過程中好像有挑戰美國的行為;但另一方面又向美國示好,表明承認美國的領導地位。汪洋副總理也談到中國對美國的定位:完全遵守美國二戰後制定的秩序,這便反映到與美國共同發展的態度及立場。其實中國應與世界建立一個良好秩序,與美國建立良好關係,同時中國不需向美國低頭,被欺負時亦應反抗。
註: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五十年後》由葉國華主持,逢周六下午2時播出,分析中國與香港的未來
文章由香港政策研究所許欣琪、何智華整理
作者是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