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之鋒:主權問題論述革新長青網文章

2016年04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4月02日 06:35
2016年04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去屆立法會選舉前夕,公民抗命尚是小眾行動,本土思潮仍未出現,而政壇和公民社會對民主運動的爭議,大概只有對應中共和中聯辦的策略差別,應該推動良性互動積極溝通,抑或直接行動抗爭到底,因為透過「政改五步曲」爭取下屆特首和立法會透過普選產生,仍是民主陣營的總體共識。但回顧過去4年,從2012年的反國教到2013年撐港視發牌,再目睹2014年的雨傘運動創造香港歷史,卻在2015年以無功而回的政改否決告終,既反映香港抗爭運動的範式轉移,亦呈現了泛民堅守30年的「民主回歸」幻想破滅。


當下,無人再會相信重啟政改能夠換來普選。即使最溫和的非建制派,也不會再在參選政綱寫上「2020立法會普選」和「2022特首普選」,則解釋了為何在距離立法會選舉報名日尚餘約100天時間,泛民大黨紛紛摩拳擦掌,除了公民黨發表「本土、自主、多元」的10周年宣言,黨魁梁家傑支持香港人決定香港前途,更有作為傳統老牌的民主黨計劃發表「決議文」支持自決前途。


雖然推動香港本位和自主自立必然無誤,但看着近日公民黨議員郭榮鏗卻表明自己不同意任何不符合《基本法》的政治主張,包括任何提倡香港並非實行「一國兩制」的政治主張,以及民主黨黨綱至今仍然保留「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發現所謂的新論述跟黨綱及議員說法存有矛盾,實在令人擔憂是否所謂革新,會否僅是為了取悅公眾的舊酒新瓶。


「民主回歸」走到盡頭,錯不僅是誤判回歸可以帶來民主,而是在於九七大限前夕的主權移交和基本法制定缺乏民意授權。前者只有中英兩國密室談判,港人沒有任何參與角色;後者僅靠中共欽點的起草委員擬定。所以,若然今天需要祭出取代「民主回歸」的新論述,絕不應只在政治文宣高呼本土和關注二次前途問題的「永續自治」,卻含糊其辭地迴避「四七大限」後的香港主權和憲法如何產生。


香港前途交由港人決定,絕不是順應時勢的廉價口號。作為相信「主權在民」的民主派,推動民主自決香港前途,實在沒有他選。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