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尹兆堅:港鐵是私營與公營之間的變色龍長青網文章

2016年04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4月01日 06:35
2016年04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就在政府要求港鐵公司提早檢討票價可加可減機制的時候,港鐵卻在去年全年盈利高達130億元之下,仍然堂而皇之的宣布今年加價2.7%。


港鐵不應純粹是生意

今年,香港以至全球的經濟均有放緩迹象,但是港鐵就罔顧加價對市民生活造成的沉重負擔,純按機制賺到盡。作為集體運輸系統和公共事業,港鐵本就不應純粹是一盤生意,而要肩負照顧市民交通需要的政策目標。


且看前幾天一則關於日本鐵路的新聞:位於北海道紋別郡的舊白瀧站終於停用。過去一段時間該站基本上只有1名中學生使用,但鐵路公司仍堅持營運,直至這名同學畢業,前往東京升學,該站才關閉。日本的各家鐵路公司跟港鐵同屬私營,但人家卻能展現企業社會責任,與港鐵唯利是圖的嘴臉實在是南轅北轍。


不應忘記的是,港鐵並非普通的私人上市公司。政府仍擁有該公司約76%的股權,公司主席由政府委任,董事局中有4名政府高官。更重要的是,港鐵業務極度受惠於這種「時而私營、時而公營」的變色龍身分:經營鐵路同時獲得車站上蓋物業的發展權(物業收益在港鐵盈利中的比重已遠超車務收入);集體運輸奉行「一鐵獨大」的政策;壟斷香港所有新興建鐵路支線的經營權……換言之,公司的絕大部分收益都源自政府給予的特權,但談到票價或提早檢討可加可減機制,公司又搖身一變成為要照顧小股東權益的私人公司。


因此,短期而言,我們要求港鐵取消今年的加價。中期而言,則要盡快檢討可加可減機制;政府也應以「專款專用」的方式,將從港鐵取得的股息補貼市民的交通費用。長遠而言,政府必須在體制上解決港鐵應全面私營,還是回購作公營的問題。


作者是民主黨副主席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