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宗永﹕人工智能無極限?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31日 06:35
2016年03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AlphaGo擊敗圍棋棋王李世石,引發人工智能的討論熱潮。差不多20年前, IBM研發的超級電腦Deep Blue對弈國際象棋棋王卡斯帕羅夫(Garry Kasparov), 先敗後勝。網上科技雜誌《Verge》訪問了當年有份開發Deep Blue的工程師Murray Campbell,分析了兩代電腦棋王的優劣。Campbell提出很多人有一個誤解,以為開發人工智能的目標是將電腦訓練成人腦一樣,其實Deep Blue的一個致勝之道就是走出一些人類通常不會下的棋。人工智能過往發展重於「分析」, 套用Campbell的用語是在眾多選擇中找尋最佳的下一步。但今天AlphaGo更進一步,已經能夠通過觀察對手從中「學習」,從對手的下棋手法去預測整個棋局的發展,「學習」比起之前單是「分析」已經是一大邁進。也許有一天電腦會超越人類, 有它自己的想法。


AlphaGo具「學習」能力 屬一大進步

凡此種種都令我想起電影《二十二世紀殺人網絡, The Matrix》(內地譯作黑客帝國)。故事背景是地球已經由機器統治, 它們為了僅存的人類(因為機構需要人類的身體來發電)製造了一個虛幻的世界,人類所有的官感都是由電腦開發出來的。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大了解背景,只當是一部科幻片看待,到了今天好像我們已經愈來愈接近這電影情節。有人說, 電腦是人製造的,它怎樣也走不出人類的五指山,我個人並不那麼肯定。無可諱言,科技帶來很多道德問題,利用幹細胞複製人類如是、人工智能亦如是。


科技帶來方便 失去「找尋」樂趣

兒子家喬今年申請大學,要答很多問題,其中一題是問他對現代科技的看法,他說:「我妹妹很喜歡做蘋果批,今天她的蘋果批的食譜是從電腦下載得來的。妹妹做批的時候會常常一邊做一邊看着她的iPad。媽媽告訴我,很久以前要做出一道美味的菜式,要經過多番嘗試才能找到合適味道,因為菜單很多時都是朋友間口述,鹽少許油少許,沒有一個很準確的描述。但今天資訊的傳播令分享食譜變成了是按數下鍵盤的事。而且整個製作過程都可以在視頻上看到。最受歡迎的食譜很容易便出現在我們眼前,下廚已經沒有什麼奧妙可言。科技的確帶給我們很多方便,但有得必有失,我們逐漸失去找尋的樂趣。」


一鍵解決所需 好壞難定

都說人生是一個過程, 路上的風景比終點重要。你能想像有一天, 人解決了生理需要之後, 所有感覺只須腦海中靈光一閃便會接收到,這究竟是好是壞呢?一鍵之間, 甜酸苦樂像幹細胞般可以複製。再進一步, 漫漫人生也可以像播放錄影帶般快放慢播,推前撥後,甚至重播。


補記﹕《殺人網絡》的編劇是兩兄妹(前身是兩兄弟),分別是Lawrence Wachowski及Lilly Wachowski,Lilly變性前的名字是Andrew。他們都是60後,出身於一個芝加哥的中產家庭,兩人並沒有完成大學就從事創作。《殺人網絡》是他倆的成名作。


[張宗永 翼之聯想]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