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港鐵按可加可減機制將可於今年6月加價2.7%,這將是港鐵連續第七年「奉旨」按機制加價。市民對港鐵加價分外反感,某程度上出於政府仍然是港鐵大股東的「原罪」,加上可加可減機制自實施以來,實際上已變成「可加無減」機制,市民不憤怒才怪。
也許政府早預計了港鐵車費今年又加,加上香港進入立法會及特首選舉周期,所以當局趕在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12月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前,公布要求港鐵提早一年檢討可加可減機制。
觀乎上一次機制檢討的經驗,雖然政府擺姿態要為民請命,但當局要改動機制的計算方程式,做到令港鐵車費價格相對穩定,顯著減低加幅的難度相當大,最後可能只是小修小補的改動。對市民而言,檢討與否都無關痛癢。
港鐵佔公共交通總乘客量約40%,關係相當大批市民的日常生活。若要徹底解決港鐵車費有加難減的問題,政府應認真考慮回購港鐵股份。現時港鐵市值約2200億元,政府佔股份76.6%,若回購市場上其餘股份,約需500多億元。花費雖然大,但以政府現擁有雄厚的財政儲備,仍然是可應付有餘。
在回購股份後,政府可讓港鐵繼續以商業原則運作,一如現時般作全方位的業務發展,在全球鐵路業大展拳腳;但在票價方面,大可恢復擁有票價自主權,並由行政會議審批港鐵提出的票價調整幅度,作最後的把關。按這機制,港鐵一樣可以提出加價,但行會可按當時的社會狀况,例如經濟環境變差或通脹升幅嚴重的時候,出手與港鐵「拗數」,盡量平穩票價。這總比現時港鐵有可加可減機制這「金牌」在手,大可完全無視社會的強烈訴求,大條道理加價好。這是真正惠及市民、很貼地的做法。為何不作一些大膽的手段去為普羅市民做點好事?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也許政府早預計了港鐵車費今年又加,加上香港進入立法會及特首選舉周期,所以當局趕在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12月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前,公布要求港鐵提早一年檢討可加可減機制。
觀乎上一次機制檢討的經驗,雖然政府擺姿態要為民請命,但當局要改動機制的計算方程式,做到令港鐵車費價格相對穩定,顯著減低加幅的難度相當大,最後可能只是小修小補的改動。對市民而言,檢討與否都無關痛癢。
港鐵佔公共交通總乘客量約40%,關係相當大批市民的日常生活。若要徹底解決港鐵車費有加難減的問題,政府應認真考慮回購港鐵股份。現時港鐵市值約2200億元,政府佔股份76.6%,若回購市場上其餘股份,約需500多億元。花費雖然大,但以政府現擁有雄厚的財政儲備,仍然是可應付有餘。
在回購股份後,政府可讓港鐵繼續以商業原則運作,一如現時般作全方位的業務發展,在全球鐵路業大展拳腳;但在票價方面,大可恢復擁有票價自主權,並由行政會議審批港鐵提出的票價調整幅度,作最後的把關。按這機制,港鐵一樣可以提出加價,但行會可按當時的社會狀况,例如經濟環境變差或通脹升幅嚴重的時候,出手與港鐵「拗數」,盡量平穩票價。這總比現時港鐵有可加可減機制這「金牌」在手,大可完全無視社會的強烈訴求,大條道理加價好。這是真正惠及市民、很貼地的做法。為何不作一些大膽的手段去為普羅市民做點好事?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