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大廈維修強制驗窗 當局參與可減擾民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29日 06:35
2016年03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市民就居住事宜,不符合資格申請公屋而捱貴租、被迫往「劏房」,固然是不少人的夢魘,即使置業之後,對業主仍然會帶來一些困擾:維修出現的「圍標」、強制驗窗「被蒙騙」做不必要工程等,是不少人的不愉快經歷。近期,政府在這些事項有更多參與,所起到協助業主的作用,值得肯定。政府擁有公權力,只要肯出手,對心懷不軌的人會起到阻嚇作用,亦會促使業主積極主動關注與物業有關事宜,更好地保障自身利益。


「參考價」最實用

業主可藉此抗圍標

過去這些年,舊樓業主維修樓宇,飽受「圍標」困擾。一些人利用業主對大廈管理事宜參與程度低、不懂維修工程等,策劃「圍標」,迫使業主付出高昂維修費用;「圍標」成災,已經不是什麼秘密。過去,社會人士要求政府提出具體措施,協助業主在大廈維修時得到公平合理體待,只是政府未積極回應,僅強調業主的責任,卻罔顧「圍標」涉及專業操作,業主缺乏知識與之抗衡。「圍標」愈演愈烈,與不對稱資訊對比有很大關係。


翠湖花園「圍標」案,成為少有的「反圍標」成功個案;近期「圍標」操作有稍為收斂迹象,不過一些舊樓維修仍然有異常情况。例如本報昨日報道北角一幢樓宇的維修工程,小業主正在尋求推翻原議決,重新選擇承建商。據小業主披露,原有11間合資格承建商入標爭取維修工程,在業主大會投票時,選票上只有兩間承建商供選擇,其餘都被「篩走」,不符合《建築物管理條例》要求管委會須把所有收到的招標書提交法團業主大會表決的規定。另外,被「篩走」的承建商,無一間提出異議。因此,從情理法而言,這幢大廈的維修招標存在問題,困擾着105個住戶。


這幢大廈維修事態,尚待發展。從一些事例說明,只要當局積極介入,一些大廈維修的問題就會得到較好解決。例如大埔一處屋苑招標維修,最低標價的承建商回標價亦需1.15億元,較房協獨立評估價約4400萬元,高出1.6倍;在業主大會,約七成半業主否決了有關工程招標,將重新開展招標工作。這是當局組織獨立專業人士發揮作用,讓業主知道標價怎樣才算合理,避免通過高昂維修費用而蒙受損失。


據介紹,政府將通過市建局,對進行維修工程的大廈業主提供更多技術支援,包括協助業主組織樓宇維修和保養工程,提供各種指引及文件範本,安排專業人士就工程預算向業主提供意見,業主可根據「參考價」評估收標價是否合理。這些自助工具,以大埔屋苑的事例,「參考價」最實用,當局應該在這方面多做工夫。


政府資訊有助判別

可提高業主積極性

當局的構思仍然主要靠業主自助,這是正確方向,因為政府不可能事事包攬,樓宇維修必須靠業主主動自發。不過,當局若從資訊掌握、法規運用等,使業主與做維修生意的承建商處於較對等位置,會促使更多業主主動關注和發揮監察角色,招標過程和議決程序將更公平合理。過去「圍標」成災,與業主冷漠有關,只要調動起業主的積極性,大廈維修被操縱和隻手遮天的機率將會減少。


政府在強制驗窗調整進度和優化安排,也值得肯定。實施強制驗窗之初,當局同時推動5800幢樓宇執行,不過,市場上合資格人員因而扯得很緊,衍生了一些弊端。其後,當局減少每年驗窗大廈數量,人手緊張情况得以紓緩;近期,當局進一步實施「驗窗人員卡」制度,杜絕無牌或非認可人員違規驗窗,加強對合資格人員的監管,是恰當做法。值得注意的是,有承建商蒙騙住戶,促使更換全屋窗戶的窗鉸及膠邊等索取高收費,這是不少人有過的經歷,當局應予正視。另外,一些大廈剛維修完畢,窗戶已經保養,業主卻被「抽中」強制驗窗,構成浪費和為業主帶來困擾,當局應該完善這方面甄別工作。


大廈老化,需要維修、驗窗等是長期工作;即是說,業主所受到困擾,在可見的未來都會存在。目前,當局為業主提供的維修協助,會否徹底解決「圍標」問題,尚不可知。不過,只要相關部門想多一步,多做一些,業主和住戶就會少一點困擾。政府這樣做付出有限,社會效益卻很高,對社會正常發展,也會起到積極作用。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