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想在家中動手做點小木工,最基本是起碼能有工具把木材鋸切及組裝,連續兩期寫過鋸切木材的手動和手提電動的工具後,來到系列的尾聲,當然是組裝的工具了,除了不用多作介紹的釘和槌仔,其實由黐膠水到上螺絲及至入榫等,木材的接合和組裝方式實在千變萬化,小弟不才,無力逐一細表,只能把相關工具的特點略述皮毛,讓入門級的讀者,能在選擇購買工具前,先在心中盤算一下實際需要。
魚鰾,係膠水!?
由孩提時候我們已經學用膠水做勞作,木材其實也可用最普通的白膠漿黏合,或者俗稱「黃膠」的立時得,前者需較長時間待乾,後者使用時要塗兩面,待一會才壓在一起,比白膠漿快產生效果,但一不小心會在工件上留下膠水漬斑斑,故比較理想的選擇始終是專業的木工膠水。另外,據老師傅所說,在還沒有化學嘢的時候,分別有植物膠水和動物膠水兩種,前者當然來自植物,後者竟來自魚鰾,沒錯,即花膠,但當然不是食用的名貴那種啦!
鋰電電批、舊款電批
都是稱為「電批」的工具,用來鑽窿、上螺絲和解螺絲也可,分別是舊款,電池不太耐用,而且重身,長時間使用的話,手部的負荷不少。現時較流行的鋰電電批,輕身小巧力夠,最左邊的是衝擊式,即會在旋轉的同時帶有衝擊力,因此上螺絲時更快更省力,但使用時「噠噠噠」聲的噪音不少,最右手邊的有鑽牆功能,但小弟試過效果一般。
「餅乾榫」 開榫機
入榫的技巧以往需要好一段時間才能掌握點入門功夫,後來DIY式家具常見的小圓柱形木榫,可說是折衷式的入榫方法,但穩固程度當然相去甚遠。再新一點的手提式工具而能做到較佳入榫效果的,是圖中的「餅乾榫」(Biscuit tenon)開榫機。
入榫
開榫機原理很簡單,利用一個會左右擺動的鑼嘴,加上有掣可調校入刀深淺和角度,很容易便能開出合適的榫眼,配合特別設計的餅乾形木榫,便可做出穩固的接合效果,絕對省時,適合不想花時間練習又貪快的懶人。
氣動釘槍
現今什麼都要快,逐口釘揼始終費時,因此有釘槍的出現,主流常用的釘槍是氣動的,所以路過裝修的地方時常會聽到「潑刺、潑刺」的噴氣聲;但家用的話,即使圖中算是體積較小的氣泵,始終不便,因此有插電的釘槍,想再瀟灑點連電線都無,就要花點錢買充電式的了。至於釘也有分別,大致分為「針釘」和「馬釘」兩種,使用的槍也不同。
■後記
心、體、技的鍛煉
事非經過不知難,別小看一口釘或螺絲,甚至簡單如塗膠水,要準確而乾淨利落地把兩件木材併合穩妥,絕非想像般容易,看見人家能輕描淡寫做到的事情,往往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然而,當經歷過失敗和挫折後,終成功做到理想的效果時,那滿足感和痛快實在難以言傳,所以無論實踐任何創作,都並非無鬼用的手作仔,而是一項心、體、技的鍛煉啊!
(作者簡介:中大藝術系畢業,擅用回收木卡板創作平易近人的雕塑,透過作品、教育活動及不同平台,分享所想所見。www.facebook.com/junkwoodsculpture)
文、圖:天仁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魚鰾,係膠水!?
由孩提時候我們已經學用膠水做勞作,木材其實也可用最普通的白膠漿黏合,或者俗稱「黃膠」的立時得,前者需較長時間待乾,後者使用時要塗兩面,待一會才壓在一起,比白膠漿快產生效果,但一不小心會在工件上留下膠水漬斑斑,故比較理想的選擇始終是專業的木工膠水。另外,據老師傅所說,在還沒有化學嘢的時候,分別有植物膠水和動物膠水兩種,前者當然來自植物,後者竟來自魚鰾,沒錯,即花膠,但當然不是食用的名貴那種啦!
鋰電電批、舊款電批
都是稱為「電批」的工具,用來鑽窿、上螺絲和解螺絲也可,分別是舊款,電池不太耐用,而且重身,長時間使用的話,手部的負荷不少。現時較流行的鋰電電批,輕身小巧力夠,最左邊的是衝擊式,即會在旋轉的同時帶有衝擊力,因此上螺絲時更快更省力,但使用時「噠噠噠」聲的噪音不少,最右手邊的有鑽牆功能,但小弟試過效果一般。
「餅乾榫」 開榫機
入榫的技巧以往需要好一段時間才能掌握點入門功夫,後來DIY式家具常見的小圓柱形木榫,可說是折衷式的入榫方法,但穩固程度當然相去甚遠。再新一點的手提式工具而能做到較佳入榫效果的,是圖中的「餅乾榫」(Biscuit tenon)開榫機。
入榫
開榫機原理很簡單,利用一個會左右擺動的鑼嘴,加上有掣可調校入刀深淺和角度,很容易便能開出合適的榫眼,配合特別設計的餅乾形木榫,便可做出穩固的接合效果,絕對省時,適合不想花時間練習又貪快的懶人。
氣動釘槍
現今什麼都要快,逐口釘揼始終費時,因此有釘槍的出現,主流常用的釘槍是氣動的,所以路過裝修的地方時常會聽到「潑刺、潑刺」的噴氣聲;但家用的話,即使圖中算是體積較小的氣泵,始終不便,因此有插電的釘槍,想再瀟灑點連電線都無,就要花點錢買充電式的了。至於釘也有分別,大致分為「針釘」和「馬釘」兩種,使用的槍也不同。
■後記
心、體、技的鍛煉
事非經過不知難,別小看一口釘或螺絲,甚至簡單如塗膠水,要準確而乾淨利落地把兩件木材併合穩妥,絕非想像般容易,看見人家能輕描淡寫做到的事情,往往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然而,當經歷過失敗和挫折後,終成功做到理想的效果時,那滿足感和痛快實在難以言傳,所以無論實踐任何創作,都並非無鬼用的手作仔,而是一項心、體、技的鍛煉啊!
(作者簡介:中大藝術系畢業,擅用回收木卡板創作平易近人的雕塑,透過作品、教育活動及不同平台,分享所想所見。www.facebook.com/junkwoodsculpture)
文、圖:天仁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