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綠色生活﹕走不出石屎森林 畀條天然山路我行?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27日 06:35
2016年03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很多外國朋友覺得香港很美,但他們覺得香港很奇怪,為何要在天然山徑鋪石屎?」

香港著名越野跑手曾小強,也解答不了這個問題。


行山十多年的他,發覺山野路徑石屎化情况不斷增加,本月初在臉書發起關注組,盼引起社會關注,並在一星期內收回6000份問卷,當中九成人表示喜歡天然山徑。


天然山徑加入水泥修葺,政府部門解釋:因為水土嚴重流失、路段過於陡峭,或要改善路徑等等,記者有位老朋友每個星期也行山,他說周末就想到一處看不見高樓的山野,才能真正逃脫城市生活。


常說香港是石屎森林,難道連在森林逃離石屎,也這麼困難?

「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發起人曾小強,涉足香港不同鄉郊地點和郊野公園,近幾年他發覺郊野山徑石屎化問題增加,坦言「連夜晚都喺到諗,瞓都瞓唔到。如果山徑繼續石屎化,一些生態及植物被破壞,就返唔到轉頭。」有一回,他走完元荃古道後,便立即設立臉書專頁,構思問卷收集意見。一星期便收回5959份問卷,九成人喜歡天然山徑,也會選擇前往有天然山徑的地方行山,市民意見十分清晰。


鄉郊小徑加入水泥修葺,常見做法是全用水泥製造,水泥加入石塊或花崗岩石等,如採訪當日,我們走的元荃古道,這是具數百年歷史,以往是往返元朗荃灣的鄉郊小徑。從荃灣起點上來,先經水泥梯級及路徑,正式踏入古道,腳下的路,以簇新而整齊的花崗岩石混入水泥鋪砌而成,路面平滑,一直穿過石龍拱,向田夫仔方向延伸,古道氛圍蕩然無存。路上也發現部分路段的土坡泥土鬆脫,路徑下方的泥土被雨水冲刷掏空。元荃古道(荃灣段)於二○一一年由荃灣區議會撥款進行改善工程。


石屎路跣腳 易傷腳

這只是其中一例,小強表示很多山徑也有石屎化問題。小強是全職救護員, 比一般人更重視安全。平坦的水泥路看來較沙泥路安全?小強並不同意,「日本也有很多人行山,他們沒有將路石屎化,難道就不安全?石屎路跣腳,有些更會倒塌,而且石屎山徑行得多會傷腳,未必如想像中安全。」


水泥 就是好方法?

小強並非完全反對用水泥修葺道路,如在村路附近,方便村民生活也合情理。但水泥是否等於好方法?即使以水泥興建,有些地方是否可以做得更好?而且有些水泥徑遠離村落,看不出水泥化的需要。小強和記者到錦上路附近的井坑山腳視察,數百級樓梯,每級闊度只及腳掌的三分之二長度,上落樓梯,步步驚心。走過數百級樓梯,再往上走便是大欖郊遊徑。小強發現,「由民政署負責,連接郊遊徑的小徑 ,最近變成一米闊的水泥路,兩旁植物連根拔起,石頭也被掘出放在兩旁。」令小強甚為不滿。


用石砌 不加石屎也可行

小強坦言,「明白保育有一定難處,但是否沒有其他修葺方法,而一定要加入石屎?可否尋求專家意見,參考別人的方法?」日本保育山徑的方法令小強印象深刻,「他們有些路用石砌,但石與石之間你看不到有石屎,扶手也用木材,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感覺很舒服。」小強現收集歐洲及亞洲不同地方維護山徑的資料,下一步睇與政府部門溝通,希望將來有更好的修葺山徑方法 。


修路方式 如何決定?

鄉郊小徑的管理或建造,視乎位置地點,由漁護署及民政署等不同部門負責。


他們是根據什麼情况,決定用何種方式修葺、或以水泥方式修葺?

漁護署回覆:規劃行山徑的基本原則是設計簡單、對自然環境影響少及提供安全的環境供人使用。建造及維修山徑時,會盡量採用天然材料如沙泥、碎石、石塊和天然石等,並配合環境和地勢,保持郊野自然風貌。如山徑出現嚴重水土流失或地勢過於陡峭,在保障遠足人士安全前提下,會考慮在部分路段使用少量水泥穩固天然材料,或以木板、水泥板建造梯級。漁護署無計劃增加使用水泥鋪設山徑。建設及維修行山徑由郊野公園管理站的前線工作人員負責。二○一四年,漁護署用水泥方式修路的長度為205米,其他修葺方法如沙泥、碎石、木板等為23,101米;二○一五年為5米及12,858米。


民政署回覆:鄉郊路徑的築路工程,由民政總署委託的承建商負責,而修葺方式,會要求盡量採用環保物料,如使用不規則花崗岩石塊及水泥砂漿砌成路徑,以配合大自然環境。因應相關地區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亦會採用混凝土物料興建路徑。過去三年,每年平均有四至五項以混凝土建造鄉郊路徑的項目,所涉款項每年約五百萬元。


行石屎徑傷膝?

石屎路徑鋪得平坦寬闊,容易走,但對膝關節未必是好事。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雷sir)也愛行山,認為行走石屎山徑,容易感到膝頭「痠軟」,因石屎路的反作用力較大。他解釋,「硬地石屎路與較軟的沙泥路相比,前者會令膝關節的負荷加大。膝關節負荷大,相關的韌帶軟組織等發炎機會也會增加。此外,如果上山落山行石屎梯級,我們以相同力度和角度去行每一級,膝關節會在同一位置負荷重力,增加膝頭痛或受傷機會。相反,天然山徑路面凹凸不平,步幅會有不同,能避免以上問題。」


■臉書搜尋: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

山徑石屎化 引起的問題

市民不愛石屎路,地理專家對山徑石屎化也不太認同。香港大學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研究景觀規劃、生態旅遊、自然護理及土壤科學多年,他認為,「如果將城市的平坦、平滑、安全帶到郊野,會造成不協調,令世界變了樣。」


防水土流失?

針對陡峭山路,詹教授以外地個案為例,「陡峭的路,可用木加泥做梯級,外國很多地方也會用這種方法,但需定時維修,石屎梯級則不太需要打理。」


至於水土流失,鋪石屎徑是否好方法?未解釋如何防止水土流失,詹教授先解釋什麼情况會導致水土流失。


「大自然的設計,能讓雨水滲入泥土,可是路徑石屎化後,路面密封,雨水不能滲入,水亦會被阻擋,雨水便向其他方向走。雨水降落地面,主要有兩種流動形式,一種叫片流(sheet flow),即薄層的水從地面流動,如果植被覆蓋保持得好,土壤侵蝕機會低。但有時雨水會集中起來,變成槽流(concentrated flow),如果流量大及流水速度高,流到路面時,會衝向石屎小路的底部,令下方泥土被侵蝕,造成崩裂或下塌危險。水亦會沿石屎路旁邊走,造成水土流失,泥土鬆脫及路基破壞。」


先要做好排水設計

此外,將路擴闊為石屎路,施工其間的挖掘填土工序,可令沙土移動干擾附近陸地和溪流生境。「路要擴闊至標準寬度,需在上山方向切割土坡,下山方向堆土,令生長在斜坡的植物生境受到破壞,下山方向的植物和昆蟲也會被泥土活埋。鋪石屎前,更要將下方的泥壓實,否則石屎路有機會斷裂。這樣會使生長在斜坡的樹,根系難以從路下走過。


要造石屎徑,需在路徑下方做好排水設計,以及在水流冲刷的地方做防洪措施。有些國家不用石屎,改在水流位置鋪石仔,讓水從石罅流走,或留下U形空罅讓水走過。用石仔鋪路,或用木材加泥做梯級,設計滲水能避免水土流失及土壤侵蝕。如果決策者能掌握和結合土壤、水文及地貌科學知識設計小徑,可避免這種問題。」


文﹕李佩雯

圖﹕李佩雯、受訪者提供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