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銅鑼灣書店這件事 港人有一把秤衡量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26日 06:35
2016年03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銅鑼灣書店負責人李波在內地逗留超過3個月之後,前日在落馬洲管制站經內地安排,由本港入境處人員接回。銅鑼灣書店失蹤失聯5人,李波以外,兩名職員呂波和張志平較早前已經先後在港露面,3人對在內地協助調查的性質和種種切切,都避而不談,使市民認為事態涉及衝擊「一國兩制」和不符合《基本法》規定的疑慮,並未消除。最新調查顯示市民對「一國兩制」和香港前途的信心淨值顯著下跌,相信與此事有關。


李波回港片言隻語

越境執法疑慮未釋

當日李波失蹤時,由於未有攜帶回鄉證,他的家人向傳媒表示,懷疑李波是在非自願情况下,被帶去內地。前日,李波在皇崗接受傳媒訪問時,自承偷渡回內地,是為了解決公司事務和員工的問題,現在事件解決,努力沒有白費,云云。偷渡是違法行為,李波即使要處理公司和員工的事,為何捨棄以回鄉證合法到內地?選擇違法偷渡?他的說法未能解答疑團。捨合法途徑而偷渡,是乖離常理的做法,不可能獲得普遍相信和接受,李波被越境執法而被迫到內地,仍然會是許多市民的認知。


李波懷疑被失蹤,已經使市民忐忑不安,銅鑼灣書店事件鬧大之後,桂民海與李波相繼在電視鏡頭前的表白,更使人不寒而慄。李波回港之後表明不會繼續經營書店,又說香港仍有人出版這類書籍(內地禁書),「希望他們不要再做了」;解讀他對經營書店的取態和「希望」,李波在內地逗留超過3個月,應該與銅鑼灣書店出版和經營內地禁書有關,即是銅鑼灣書店人員失蹤失聯,涉及內地要處理在香港出版禁書的問題,事態的政治性質甚為明顯。


然而,桂民海與李波在電視鏡頭前的說法,避談他們遇到什麼事,只是強調自願回內地,要求大家勿鬧大事態,李波手寫的信函甚至說若繼續搞下去,「我怎樣回港啊」!總之,前階段的電視表白和親筆書信等,意在要香港社會接受銅鑼灣書店5人在內地,事屬正常,與越境執法、衝擊「一國兩制」和不符合《基本法》規定無關。當局把疑點重重的政治整肅事件,操作成為正常事態的斧鑿痕迹,十分明顯。當局或人員做法的可議之處,被操作成為無可挑剔,而被掌控5人都「帶罪在身」的做法,放在香港的特定時空檢驗,觸動了港人最深層的恐懼。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到1997年恢復行使香港主權進入日程,港人面對刻日而來的巨變,有很多擔憂,包括回歸之後會否失去個人基本權利,不能再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等等。當時內地法治不彰,居民不知何故被執法人員帶走後,家人探詢無門等景况,港人耳熟能詳;那時候掀起的移民潮,不少人主要考慮之一是擔心人身安全和自由不受保障。《基本法》第三章規定了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包括第28條「香港居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等,寫明香港居民不受任意或非法逮捕、拘留、監禁;有關規定消除了港人疑慮,人心不再浮動,更多人願意留港建港,那就是人身安全自由不受威脅的結果。


銅鑼灣書店事件,5人先後失蹤失聯以至其後發生的操作,勾起不少人昔日擔憂,事實上這家書店已經因而關閉,無論怎樣淡化甚至扭曲事態本質,都掩不住此事的政治整肅意味,而且是在有「一國兩制」和《基本法》規範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發生,可以這樣說:對於銅鑼灣事件,愈多的「編排」,愈是欲蓋彌彰,港人心目中有一把秤來衡量,自會判別是非黑白。


其實,家大族大,有人在工作過程中,踩了「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紅線,絕不奇怪,重要的是當局怎樣體待不當做法,若公開坦承,涉事者得到恰當處置,港人知道這是堅持「一國兩制」不變形、不走樣,會因為當局的公正嚴明而更滿懷信心;設若事態後續處理不僅文過飾非,甚至是逆勢操作,突顯公權力的扭橫折曲能力,則只會更挫損港人的信心。最新調查顯示市民對「一國兩制」和香港前途信心淨值大幅下跌,相信與銅鑼灣書店事件有很大關係。


李波承認偷渡出境

應嚴肅處理顯法治

銅鑼灣書店事件反映特區政府與內地協作的通報機制,作用不彰,經此一事,政府要提出完善通報機制,使之發揮保障港人利益的功能。另外,香港是法治社會,李波已經承認偷渡出境,政府不應輕率作罷,必須嚴肅處理,讓各方面知道無論什麼事、涉及什麼人,香港都會嚴格把好法治關,藉此顯示香港對「一國兩制」的堅持和執著,不會因為事態涉及內地而打折扣。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