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因為政治困局,社會瀰漫着一股消極氛圍,不少人對香港前景表現出過往沒有的擔憂。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最新調查顯示,受訪市民對「一國兩制」和香港前途的信心大幅下跌,很能反映社會的普遍感受。這種負能量積累蔓延下去,可能導致的破壞不容忽視,如何讓市民覺得香港前途仍有可為,政府與市民角色不同,不過,應該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清楚認知只要香港繼續發展經濟、繼續發揮對整體中國的獨特作用,則目前的困局只是一時一地,對香港前途仍可保持審慎樂觀。
北京香港雖有矛盾
「一國兩制」仍是共同語言
有關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市民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信任淨值、對香港與中國前途以及「一國兩制」的信心淨值,都較3個月前的調查顯著下跌,其中對香港前途的信心淨值,與上次調查比較,下跌了13個百分點,至-9%,是2003年4月以來新低。這個變化,相信與旺角暴亂有一定關係,因為這次暴亂是政治、經濟問題以至各種深層次矛盾的總爆發,另外,一向被視為禁忌的暴力與港獨走到台前,使不少人對這樣的香港,突然感到很陌生,對怎樣走下去,感到迷茫。
目前的香港,可說是回歸以來的最壞景况。1997至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網股爆破,以至2003年SARS襲港,因為金融動盪與瘟疫肆虐,導致經濟衰退,負面事態過去之後,只要政策對頭,香港很快就重新再起;今次香港遇到的困境,並非單一因素,而是百病迸發,而且回歸第19年之際,演變至極端分子以暴力解決問題,更拋出港獨訴求,都超乎以往想像。特別是暴力與港獨竟然有一定市場(立場極端的梁天琦在立法會新界東議席補選,以6.6萬票高票落選),是否顯示市民不介意暴力與港獨了?香港前途蒙上不明朗因素,不少人因而對前景感到悲觀。
香港現况確實使人納悶,一些人甚至表現得懷憂喪志,不過,只要目光越過眼前景况,看得廣闊一點,或許會發現事態並非太悲觀,主要基於香港賴以生存的「一國兩制」,仍然是與中央的共同語言。回歸之後實施的「一國兩制」,起初連事事反對北京的政治人物,都認為有較充分體現和落實,國際社會也給予高度評價;不過,隨着時日推移,特別是特區政府因為政治體制畸形,施政不順,北京以「適度有為」介入香港內部事務之後,本港主流民意與北京實施的「一國兩制」,開始有爭議,到兩年前政改鬥爭觸發佔領行動,北京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強調「一國」,港人認為輕忽了「兩制」,北京與本港主流民意的衝撞,趨於突顯和白熱化。這是十分不幸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這些年發生了那麼多事,以至港獨思潮也冒起了,北京公開宣示就「一國兩制」,仍然堅持不動搖、不改變,雖然北京要求的「一國兩制」不變形、不走樣,與港人的訴求有矛盾衝突,但是只要港人同樣堅持「一國兩制」,保持獨特性和發揮獨特作用,則「一國兩制」依然是香港的保護罩。
張德江實話實說
「港的地位由經濟地位決定」
今年「兩會」期間,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說過「香港的地位是由經濟地位決定的」,這句話就北京處理香港事務,可謂「實話實說」。當年北京以「一國兩制」特殊方針政策解決香港問題,主要在於香港的經濟體積相當於中國大陸的四分之一,到1997年回歸之時,還相當於約16%,這樣的香港,對改革開放的中國大陸可以發揮的作用,顯而易見,香港在整體中國享有的獨特性,就是這樣得來的。
今時今日,香港經濟體積相當於整體中國,約只有2%,現在內地對香港資金、管理和人才的依賴,當然缺乏誘因了,但是香港在中國新階段與國際接軌,例如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進程中,仍然可以發揮獨特作用。既然獨特作用本質未變,北京也一再表示香港的獨特作用不可取代,則香港只要發展經濟,維持強固地位,則「一國兩制」仍是可以信賴和操作的框架。
香港維持「一國兩制」局面,除了北京要克制之外,港人的取態十分關鍵,主要分兩方面。一是要竭力維護自由、法治等核心價值和優勢,同時要大力發展經濟,保持可以取得政治上特殊體待的經濟地位。二是要防範一些人為了私利,讓北京的意志逐漸蠶食香港的核心價值,使香港失去獨特性和未能發揮獨特作用。總之,「一國兩制」仍然是香港的護身符,只要港人不放棄,積極進取,做好經濟建設,則香港前景雖非坦途,但是並無絕對悲觀之理。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北京香港雖有矛盾
「一國兩制」仍是共同語言
有關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市民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信任淨值、對香港與中國前途以及「一國兩制」的信心淨值,都較3個月前的調查顯著下跌,其中對香港前途的信心淨值,與上次調查比較,下跌了13個百分點,至-9%,是2003年4月以來新低。這個變化,相信與旺角暴亂有一定關係,因為這次暴亂是政治、經濟問題以至各種深層次矛盾的總爆發,另外,一向被視為禁忌的暴力與港獨走到台前,使不少人對這樣的香港,突然感到很陌生,對怎樣走下去,感到迷茫。
目前的香港,可說是回歸以來的最壞景况。1997至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網股爆破,以至2003年SARS襲港,因為金融動盪與瘟疫肆虐,導致經濟衰退,負面事態過去之後,只要政策對頭,香港很快就重新再起;今次香港遇到的困境,並非單一因素,而是百病迸發,而且回歸第19年之際,演變至極端分子以暴力解決問題,更拋出港獨訴求,都超乎以往想像。特別是暴力與港獨竟然有一定市場(立場極端的梁天琦在立法會新界東議席補選,以6.6萬票高票落選),是否顯示市民不介意暴力與港獨了?香港前途蒙上不明朗因素,不少人因而對前景感到悲觀。
香港現况確實使人納悶,一些人甚至表現得懷憂喪志,不過,只要目光越過眼前景况,看得廣闊一點,或許會發現事態並非太悲觀,主要基於香港賴以生存的「一國兩制」,仍然是與中央的共同語言。回歸之後實施的「一國兩制」,起初連事事反對北京的政治人物,都認為有較充分體現和落實,國際社會也給予高度評價;不過,隨着時日推移,特別是特區政府因為政治體制畸形,施政不順,北京以「適度有為」介入香港內部事務之後,本港主流民意與北京實施的「一國兩制」,開始有爭議,到兩年前政改鬥爭觸發佔領行動,北京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強調「一國」,港人認為輕忽了「兩制」,北京與本港主流民意的衝撞,趨於突顯和白熱化。這是十分不幸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這些年發生了那麼多事,以至港獨思潮也冒起了,北京公開宣示就「一國兩制」,仍然堅持不動搖、不改變,雖然北京要求的「一國兩制」不變形、不走樣,與港人的訴求有矛盾衝突,但是只要港人同樣堅持「一國兩制」,保持獨特性和發揮獨特作用,則「一國兩制」依然是香港的保護罩。
張德江實話實說
「港的地位由經濟地位決定」
今年「兩會」期間,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說過「香港的地位是由經濟地位決定的」,這句話就北京處理香港事務,可謂「實話實說」。當年北京以「一國兩制」特殊方針政策解決香港問題,主要在於香港的經濟體積相當於中國大陸的四分之一,到1997年回歸之時,還相當於約16%,這樣的香港,對改革開放的中國大陸可以發揮的作用,顯而易見,香港在整體中國享有的獨特性,就是這樣得來的。
今時今日,香港經濟體積相當於整體中國,約只有2%,現在內地對香港資金、管理和人才的依賴,當然缺乏誘因了,但是香港在中國新階段與國際接軌,例如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進程中,仍然可以發揮獨特作用。既然獨特作用本質未變,北京也一再表示香港的獨特作用不可取代,則香港只要發展經濟,維持強固地位,則「一國兩制」仍是可以信賴和操作的框架。
香港維持「一國兩制」局面,除了北京要克制之外,港人的取態十分關鍵,主要分兩方面。一是要竭力維護自由、法治等核心價值和優勢,同時要大力發展經濟,保持可以取得政治上特殊體待的經濟地位。二是要防範一些人為了私利,讓北京的意志逐漸蠶食香港的核心價值,使香港失去獨特性和未能發揮獨特作用。總之,「一國兩制」仍然是香港的護身符,只要港人不放棄,積極進取,做好經濟建設,則香港前景雖非坦途,但是並無絕對悲觀之理。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