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啟宗:中國內部問題令人不安 指內地地產嚴峻景况前所未見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24日 06:35
2016年03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一向率直敢言的恒隆集團(0010)及恒隆地產(0101)董事長陳啟宗,於兩份年報中撰寫合共28頁、共1.72萬字的《致股東函》,坦言看淡未來數年內地經濟、樓市及零售走勢。雖然他認為內地樓市不會硬着陸,但比起李嘉誠、鄭家純、李兆基等本港「大孖沙」唱好中國,陳啟宗對中國經濟卻有保留,直言中央或許對調控經濟的能力過分自信,「中國內部問題更令人不安」。


明報記者 陳子凌

陳啟宗在年報中表示,4年前他已認為中國經濟已步入寒冬,如今情况更每况愈下,之所以如此,因中國存有政策流弊。2008年中國4萬億救市埋下經濟問題的種子,當時這些問題被視為可以控制,中央亦似乎有能力克服困難;但實際上,政策有欠完善所帶來的副作用於數年前開始浮現,這些多年釀成的問題,需要多年時間方能改正。


陳啟宗表示,過去中國以至全球經濟最嚴峻情況是1997年及2008年的金融危機,不過,他認為對地產行業而言,今次衝擊的嚴峻程度是前所未見的。


批領導人過分自信 「太遲發現亂子」

陳啟宗說「同情北京當時欲確保亮麗增長的做法」,但一窩蜂的做法欠缺制衡,令許多事情過猶不及,從現時鋼鐵、水泥、太陽能電池板以至住宅均出現產能過剩便可見一斑。他甚至批評這些問題與中央過度自信有關,「北京領導人也許太遲才發現亂子將至,低估了其嚴重性,甚至對彼等調控經濟的能力過分自信」。


不過,陳啟宗認為中國經濟必定會復蘇,只是鑑於今次衰退的結構性原因及其持久性,復蘇步伐將會蹣跚,預期經濟於未來數年「只可勉強應付過去」,中央雖有方法防止經濟急挫,但可用的政策選擇會愈來愈有限。


指公私合營或是復蘇出路

陳啟宗判斷,中央會繼續用公共投資來刺激經濟,但政府現有債務較高,大量新投資愈發困難,公私合營模式或是出路,料城市地鐵項目,空氣水土等改善環境項目可帶來短期及長期裨益。他深信內地私人消費有相當大增長空間,持續城市化是實現這目標的其中一途。


此外,中國仍然有很多業務拓展機會,更多的「阿里巴巴」會湧現;「一帶一路」亦可隨着時間帶來成果。


然而,看到正面因素同時,陳啟宗亦坦白「中國的內部問題更加令人不安」,稱反腐帶來官員為安全抱着「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心態,使經濟進一步停滯的反效果。另一方面,雖然中央積極推行市場化,但在影響經濟的重大決策上仍扮演關鍵角色,令陳啟宗最關注是,政府措施或會無意間釀成惡果,隨着體制變得加倍複雜,風險亦加倍上升。


稱現時是數代最健康的樓市

而陳啟宗對內地樓市卻不悲觀,「說得誇張一點,這是中國數代以來最健康的樓市」,他解釋是因為看到許多發展商在債市集資,換取穩定和長期的資金,業界亦認為今年前景頗佳,故此不敢苟同「中國樓市會硬着陸」。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