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教育局長吳克儉出席中學校慶活動,堅拒接收學生請願信,坐在車內45分鐘,蹺起腳看手機「處理公務」。這宗新聞,有人看得搖頭嘆息,有人看得咬牙切齒,破口大罵的就有更多。吳克儉如此表現,對我來說,一點意外都沒有。窩囊性格水平低下,上任差不多4年,一點沒變。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打從吳克儉擔任教育局長開始,恕我不客氣地說,他沒有一天稱職過。2012年硬推國民教育,全城震怒。反國教遊行後,林鄭月娥見記者,吳克儉躲在林鄭身後,儼如一個受驚的小孩。林鄭「奶媽」之名從此不脛而走,傳遍天下。往後的反國教運動,吳克儉幾乎全程失蹤。教育局長的職能,徹底失效。
經此一役,吳局長的水平完全露底,民望愈走愈低,但卻完全不知悔過。教育領域事故頻生,局長幾乎每一次都出現不應犯的極低級錯誤,真是罄竹難書。拒絕為學校驗鉛水,說要訓練學生在學校的飲水習慣。自吹自擂月讀30本書,後來澄清包括雜誌,自我製造一個至今不絕的大笑話。不出席TSA(全港性系統評估)立法會公聽會,原來請假到日本賞紅葉,事後更面不紅氣不喘公開分享遊日心得。學生連環自殺,教育局反應遲鈍,吳克儉更呼籲「同學要堅毅;學校、老師、家長加把勁」,答非所問,不痛不癢,被譏為「加把勁逼年輕人走上絕路」。
以往接二連三的失誤,可能明知理虧,吳克儉都沒有公開辯解。今次不同了,上午拒絕接收中學生請願信,被困車內45分鐘;下午公開演講,顯得老羞成怒:「這大半年內特別是聽得多,一有任何問題都指香港的教育制度差、不好。當你聽得太多,我們有些深深不忿,我每日、每星期、每月探訪不少學校,每日與老師的接觸、與同學的接觸、與家長的接觸、與校長的接觸,我覺得他們做了很多很好的事。為何一句說話指香港教育制度不好,就將其抹煞了,我係『好唔順氣』。」
玩手機或做公務 非問題焦點
吳局長真的沒有自知之明。港人對教育制度的極度不滿,是因為由國民教育到TSA到「普教中」到簡體字的種種荒謬。我們沒有抹煞校長老師學生和家長為教育付出的努力。但今天的教育制度,卻令他們疲於奔命、百上加斤。教育亂象的始作俑者,是教育決策官員;身處最高位置的,就是支持率淨值已跌至近 -50、年薪超過300萬元、遇事閃避拖拉、連學生請願信都不敢接的吳克儉。吳局長說「好唔順氣」,有如此水平的局長,我們納稅人就更加唔順氣1萬倍!這種問責官員,在外國早已鞠躬下台,還有面子公開為自己的窩囊表現一再辯解?
再隔一天,吳克儉仍然憤憤不平:「被困45分鐘,有人話我在車內玩手機,我覺得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是用手機與同事通訊、處理公務,是日常工作一部分,希望大家明白。」我懷疑吳克儉有沒有認知困難,為何對問題永遠失焦。局長,現在車上玩手機還是做公務,不是問題的焦點。關鍵是,為何你沒有下車接信?
什麼是卑鄙 什麼是高尚
公平點說,這個問題,局長是有回應的。他說「歡迎與學生溝通」,但有3個前提,一定要在「互相尊重」、「合情合理」及「安全」的情况下進行。如果要3個前提都符合,答案顯而易見了:絕不接信。究竟落車接信有幾難呢?局長進一步解釋:「有不少校外人士,亦有很大干擾,如拍撞車輛的情况,故很難溝通。」在校園內發生的堵路、圍車,「我擔心會做成有樣學樣,令衝擊干擾秩序成為常態化」。
教育局長這種因果顛倒的言論,真的是教壞學生。如果吳局長能誠懇謙虛地聆聽學生的心聲,大大方方的下車接信,什麼拍打車輛、堵路、圍車,一切混亂的情况,還會發生嗎?如果吳局長對教育持份者的訴求仍然自以為是,依然故我,放心好了,正如局長所料,抗爭將會「常態化」。
不得不提的是,警察護駕吳克儉粗暴驅趕學生的時候,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的一位老師,用身體擋着警察,出力抱着同學,大叫「唔好掂我啲學生」。吳克儉坐在車內,用輕蔑的眼神橫掃車外哭喊呼叫的同學,看到這位用身體保護學生的老師,什麼是卑鄙,什麼是高尚,早就一清二楚了。
(samngx123@gmail.com)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打從吳克儉擔任教育局長開始,恕我不客氣地說,他沒有一天稱職過。2012年硬推國民教育,全城震怒。反國教遊行後,林鄭月娥見記者,吳克儉躲在林鄭身後,儼如一個受驚的小孩。林鄭「奶媽」之名從此不脛而走,傳遍天下。往後的反國教運動,吳克儉幾乎全程失蹤。教育局長的職能,徹底失效。
經此一役,吳局長的水平完全露底,民望愈走愈低,但卻完全不知悔過。教育領域事故頻生,局長幾乎每一次都出現不應犯的極低級錯誤,真是罄竹難書。拒絕為學校驗鉛水,說要訓練學生在學校的飲水習慣。自吹自擂月讀30本書,後來澄清包括雜誌,自我製造一個至今不絕的大笑話。不出席TSA(全港性系統評估)立法會公聽會,原來請假到日本賞紅葉,事後更面不紅氣不喘公開分享遊日心得。學生連環自殺,教育局反應遲鈍,吳克儉更呼籲「同學要堅毅;學校、老師、家長加把勁」,答非所問,不痛不癢,被譏為「加把勁逼年輕人走上絕路」。
以往接二連三的失誤,可能明知理虧,吳克儉都沒有公開辯解。今次不同了,上午拒絕接收中學生請願信,被困車內45分鐘;下午公開演講,顯得老羞成怒:「這大半年內特別是聽得多,一有任何問題都指香港的教育制度差、不好。當你聽得太多,我們有些深深不忿,我每日、每星期、每月探訪不少學校,每日與老師的接觸、與同學的接觸、與家長的接觸、與校長的接觸,我覺得他們做了很多很好的事。為何一句說話指香港教育制度不好,就將其抹煞了,我係『好唔順氣』。」
玩手機或做公務 非問題焦點
吳局長真的沒有自知之明。港人對教育制度的極度不滿,是因為由國民教育到TSA到「普教中」到簡體字的種種荒謬。我們沒有抹煞校長老師學生和家長為教育付出的努力。但今天的教育制度,卻令他們疲於奔命、百上加斤。教育亂象的始作俑者,是教育決策官員;身處最高位置的,就是支持率淨值已跌至近 -50、年薪超過300萬元、遇事閃避拖拉、連學生請願信都不敢接的吳克儉。吳局長說「好唔順氣」,有如此水平的局長,我們納稅人就更加唔順氣1萬倍!這種問責官員,在外國早已鞠躬下台,還有面子公開為自己的窩囊表現一再辯解?
再隔一天,吳克儉仍然憤憤不平:「被困45分鐘,有人話我在車內玩手機,我覺得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是用手機與同事通訊、處理公務,是日常工作一部分,希望大家明白。」我懷疑吳克儉有沒有認知困難,為何對問題永遠失焦。局長,現在車上玩手機還是做公務,不是問題的焦點。關鍵是,為何你沒有下車接信?
什麼是卑鄙 什麼是高尚
公平點說,這個問題,局長是有回應的。他說「歡迎與學生溝通」,但有3個前提,一定要在「互相尊重」、「合情合理」及「安全」的情况下進行。如果要3個前提都符合,答案顯而易見了:絕不接信。究竟落車接信有幾難呢?局長進一步解釋:「有不少校外人士,亦有很大干擾,如拍撞車輛的情况,故很難溝通。」在校園內發生的堵路、圍車,「我擔心會做成有樣學樣,令衝擊干擾秩序成為常態化」。
教育局長這種因果顛倒的言論,真的是教壞學生。如果吳局長能誠懇謙虛地聆聽學生的心聲,大大方方的下車接信,什麼拍打車輛、堵路、圍車,一切混亂的情况,還會發生嗎?如果吳局長對教育持份者的訴求仍然自以為是,依然故我,放心好了,正如局長所料,抗爭將會「常態化」。
不得不提的是,警察護駕吳克儉粗暴驅趕學生的時候,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的一位老師,用身體擋着警察,出力抱着同學,大叫「唔好掂我啲學生」。吳克儉坐在車內,用輕蔑的眼神橫掃車外哭喊呼叫的同學,看到這位用身體保護學生的老師,什麼是卑鄙,什麼是高尚,早就一清二楚了。
(samngx123@gmail.com)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