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劉銳紹﹕「政治正確」心魔收窄自由空間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22日 06:35
2016年03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台灣機構的「去『國立』」陰霾,早已籠罩藝文界。藝術工作者麥秋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畢業,她憶述2011年應徵本港一個劇團,對方雖未強硬要求修改校名,但提醒她「國立」一詞比較敏感,最好不寫。她至今堅持寫校名全稱,因「辛辛苦苦讀返嚟」的學位是學術認可,無關政治,批評康文署做法荒謬。時事評論員劉銳紹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只是校名,不會影響台灣非主權國的政治現實,康文署做法「過籠」,亦反映「政治絕對正確」的心魔令自由空間收窄。


畢業生﹕曾被提醒「國立」敏感

台灣及日本藝文界亦曾發生「去國立」事件。2014年6月,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合辦「神品至寶展」,台灣總統夫人周美青原定訪日,但出發前發現日方宣傳品並未使用國立故宮博物院全稱,台方強烈抗議日方刪去「國立」,並考慮撤展,周美青亦暫緩行程。東博館長錢穀真美最終道歉,並緊急更換名稱有誤的宣傳品,才平息風波。


前年東京博物館「去國立」惹抗議風波

此外,有大學生向本報表示,該校往兩岸四地交流團的宣傳品約定俗成「去國立」,國立政治大學改成政治大學或台灣政治大學。大學畢業生譚小姐憶述2001年申請到國立臺灣大學當交換生時,校方職員告知因校名包含「國立」二字而遇阻滯,最終成功赴台,但她翻查當時文件,發現無論中英文版均只列出「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wan」。


劉銳紹稱,兩地雖有「九二共識」,但中央政府按其政治需要,在不同時候對「一中」有不同解讀,其對台灣施壓亦輻射到香港,令港府領導層以至公務員在「一國高於兩制」的氣氛下人人自危。


劉銳紹奉勸港人,若希望穩守「兩制」價值,要盡量抵制及揭露扭曲的處事方法,否則「魔鬼的陰影便會擴大」。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