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領導的金融科技督導小組(The Steering Group on Financial Technologies)在2月底發表工作報告,提出一系列建議,把香港建立成金融科技樞紐。小組用意雖好,但香港形格勢禁,客觀缺條件,主觀乏意念,只能隨大流。
環境所限 港難破舊立新
我看香港只能做到金融服務進一步電子化,創新經營模式則免談。進一步電子化只是強化現有金融機構的市場佔有率,不會有創新思維、創新經營模式的新公司。創新是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是破舊立新,是由始創公司帶動,挑戰既有企業利益,在香港是明顯打逆境波(uphill battle)。
大家熱烈談論FinTech,有公司借其熱潮,推出號稱是香港第一隻P2P基金。然而所謂P2P基金,只是市場早已存在的借貸基金的新品種。市場上的借貸基金,是集資貸款給貿易融資(trade finance)、過橋貸款(bridging loans)或買車貸款。借貸基金的流動性風險、壞帳風險、久期(duration)風險、再投資風險、利率風險等等風險因素,P2P基金亦要面對。現在這個號稱香港第一隻P2P基金,性質依然是借貸基金,只是貸款對象是合作的P2P平台上的項目。(兩家公司大股東和主管是親兄弟,真個內舉不避親!)
P2P全名是peer-to-peer lending,意即自己人對自己人的借貸。自己人可以是個人、團體、企業或任何組織。坊間(包括金融科技督導小組)稱P2P為個人對個人借貸是錯誤的。台灣稱P2P為社交借貸,大陸則稱網路借貸,我認為香港應該叫P2P為自己人借貸!P2P是借、貸雙方直接溝通,貸方可以提出放款的條件,包括利率、金額、年期、抵押條件、還款安排等等,借方需要提供借方背景、借款用途和借款條件的資料。在人類社會,P2P借貸早已存在。農業社會的父老叔伯之間互相借錢濟急,就是P2P借貸的原型(prototype)。現在的P2P貸款平台,只是把自己人的圈子搬到網絡世界,擴大自己人的範圍,無遠弗屆,但借貸雙方直接交易、直接承擔責任和風險的原則不變。
所謂P2P基金也不是新生事物。英國和美國早有基金公司成立多隻P2P基金,每隻基金的投資在(即是貸款給)不同的P2P平台、不同的項目。英國一隻在倫敦交易所掛牌買賣的封閉式信託投資基金P2P Global Investment(上市代號就是P2P),足以說明大眾對P2P的狂熱。P2P Global Investment在2014年6月面世,第一輪集資了2億英鎊,2015年1月第2輪集資2.5億英鎊,2015年7月第3輪集資4億英鎊。3次集資8.5億英鎊,令該基金規模位列倫敦交易所掛牌買賣基金前30名。
機構投資者「入侵」 小投資者難覓項目
隨着P2P的發展,市場出現P2P基金,並不奇怪。但是P2P借貸本來是去中介(disintermediation)、去機構化(dis- institutionalisation),是去除銀行、財務公司的介入。P2P基金卻引進另一個中介——基金經理。以世界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 Club為例,現在機構投資者出資佔了貸款的80%以上,小投資者找到合適的項目愈來愈難。這發展是喜是悲,很難評估。
mfchan@nobleapex.co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環境所限 港難破舊立新
我看香港只能做到金融服務進一步電子化,創新經營模式則免談。進一步電子化只是強化現有金融機構的市場佔有率,不會有創新思維、創新經營模式的新公司。創新是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是破舊立新,是由始創公司帶動,挑戰既有企業利益,在香港是明顯打逆境波(uphill battle)。
大家熱烈談論FinTech,有公司借其熱潮,推出號稱是香港第一隻P2P基金。然而所謂P2P基金,只是市場早已存在的借貸基金的新品種。市場上的借貸基金,是集資貸款給貿易融資(trade finance)、過橋貸款(bridging loans)或買車貸款。借貸基金的流動性風險、壞帳風險、久期(duration)風險、再投資風險、利率風險等等風險因素,P2P基金亦要面對。現在這個號稱香港第一隻P2P基金,性質依然是借貸基金,只是貸款對象是合作的P2P平台上的項目。(兩家公司大股東和主管是親兄弟,真個內舉不避親!)
P2P全名是peer-to-peer lending,意即自己人對自己人的借貸。自己人可以是個人、團體、企業或任何組織。坊間(包括金融科技督導小組)稱P2P為個人對個人借貸是錯誤的。台灣稱P2P為社交借貸,大陸則稱網路借貸,我認為香港應該叫P2P為自己人借貸!P2P是借、貸雙方直接溝通,貸方可以提出放款的條件,包括利率、金額、年期、抵押條件、還款安排等等,借方需要提供借方背景、借款用途和借款條件的資料。在人類社會,P2P借貸早已存在。農業社會的父老叔伯之間互相借錢濟急,就是P2P借貸的原型(prototype)。現在的P2P貸款平台,只是把自己人的圈子搬到網絡世界,擴大自己人的範圍,無遠弗屆,但借貸雙方直接交易、直接承擔責任和風險的原則不變。
所謂P2P基金也不是新生事物。英國和美國早有基金公司成立多隻P2P基金,每隻基金的投資在(即是貸款給)不同的P2P平台、不同的項目。英國一隻在倫敦交易所掛牌買賣的封閉式信託投資基金P2P Global Investment(上市代號就是P2P),足以說明大眾對P2P的狂熱。P2P Global Investment在2014年6月面世,第一輪集資了2億英鎊,2015年1月第2輪集資2.5億英鎊,2015年7月第3輪集資4億英鎊。3次集資8.5億英鎊,令該基金規模位列倫敦交易所掛牌買賣基金前30名。
機構投資者「入侵」 小投資者難覓項目
隨着P2P的發展,市場出現P2P基金,並不奇怪。但是P2P借貸本來是去中介(disintermediation)、去機構化(dis- institutionalisation),是去除銀行、財務公司的介入。P2P基金卻引進另一個中介——基金經理。以世界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 Club為例,現在機構投資者出資佔了貸款的80%以上,小投資者找到合適的項目愈來愈難。這發展是喜是悲,很難評估。
mfchan@nobleapex.co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