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 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於本港時間上周四凌晨2時公布議息結果,大手「放鴿」,除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外,更將今年加息指引由4次下調至2次,帶挈道指連續3日做好,恒指上周四、周五累積上升414點,收報20671點至逾兩個月高位,大有破位而上之勢。今期封面故事專訪安聯投資大中華基金團隊主管鍾秀霞及安德思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陳德豪分享其最新投資部署,作為讀者追逐升浪的參考。 ”
安聯投資大中華基金團隊主管鍾秀霞認為,今年中央將以「穩增長」作為首要政策目標,料將以寬鬆貨幣政策及積極財政政策,力保經濟增長不低於6.5%。而美國聯儲局上周釋放加息步伐放緩的信號後,美元轉弱人幣轉強,更有利人行進一步減息降準。她相信,若上述利好趨勢維持不變,待6月美息走勢進一步明朗化後,中資股下半年有機會出現較明顯的升浪。
明報記者 葉創成
美國聯儲局上周四凌晨公布議息結果,將今年加息指引由4次下調至2次,港股連續兩日向好。鍾秀霞接受專訪時分析,美國今年加息步伐將放緩,目時市場已將焦點放於6月的議息會議,最好是6月加息一次後便按兵不動,「我覺得關鍵是美息進一步上調後,聯儲局會提供明確指示,息口在未來一段時間將相對穩定,這樣的話,便可提供更大空間予人民銀行放寬貨幣政策」。
美息短期見頂 人行放水空間更大
美息走勢何以對內地貨幣政策及中港股市起關鍵作用?這要回看本月5日總理李克強在人大開幕禮上發表工作報告,他將今年內地經濟增長目標定於6.5%至7%。鍾秀霞分析,現時中央經濟政策的目標十分清楚,便是力保經濟增長,製造就業職位,以及促進社會穩定。惟她認為,內地1月及2月出口按年大跌,而消費增長料僅可維持按年10%至11%增長,故要「保增長」便要靠房地產及基建的固定資產投資發力。
目前內地三、四線房地產市場供過於求情况嚴重,其佔整體房地產市場份額亦高達七成。既然擔心樓宇建成後賣不出去,發展商自然減少投資,故去年內地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錄得負增長。
在「保增長」政策目標下,鍾秀霞預料中央今年將大力支持全國樓市發展,例如鼓勵銀行加快審批按揭,「希望一線城市樓市的景氣擴散至二線城市,再慢慢滲透至三、四線城市,實現整體房地產去庫存」。
出口大跌 靠固投保增長
內地樓市去庫存需時,而增加基建相關固定資產投資則立竿見影。因此,鍾秀霞預測,中央今年將大幅增加基建投資「保增長」;她強調,內地地大物博,而且大部分城市發展時間尚短,基建相關的固定資產投資仍然大有可為:「中央今年料將增加財政開支,大力發展基建。當中除了興建城際鐵路外,亦可鋪設地下儲水和去水系統,令更多城市成為『海綿城市』(編按:增加城市調蓄雨水的能力,可有效防止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以及善用水資源),避免北京在暴雨期間再出現大水浸;而且中西部亦有需要興建更多公路。」
鍾秀霞分析,中央政府目前財政穩健,完全有能力增加固定資產投資,而政府工作報告亦已將今年財赤佔GDP比率目標由去年的2.3%大幅調高至3%,有關政策進展並無懸念;至於能否成功實現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她認為,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貨幣政策能否配合。
三四線城市去庫存 要靠貨幣政策
事實上,中港股市本月的升浪,源於人民銀行於上月29日宣布,於本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外界估計可釋放7000億元人民幣。鍾秀霞認為,是次降準後,內地的存準率仍然處於較高水平,未來仍有很大降準空間,關鍵是人民幣匯價須繼續穩定下來;這亦與美元匯價及美國加息步伐有關,原因是美息一旦顯著上升,美元勢將轉強,增加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人行要捍衛匯價便難以放鬆銀根。「人行上月底宣布降準,我相信原因是人民幣匯價於該月已穩定下來,這趨勢能持續的話,貨幣政策的方向仍然是寬鬆。」
深港通開通勢利好港股
鍾秀霞總結說,去年8月至今年1月人民幣匯價大幅波動,國際投資者聚焦於負面新聞,「只會去沽股票避險,根本不會去做功課研究哪些股票值得買」。
隨着人民幣匯價過去一個多月轉趨穩定,投資者現正重新聚焦基本因素,鍾秀霞希望這個情况可以持續;而上周美國暫緩加息步伐,美元有轉弱迹象,正是向此利好方向發展。惟她亦強調,由於內地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中資股盈利表現亦遜於預期,須等待催化劑出現,例如於6月聯儲局釋出息口短期見頂信號、內地A股獲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及深港通於下半年開通,港股才有機會出現較明顯的升浪。
[封面故事]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