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商場地改用途困難 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21日 06:35
2016年03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張泓銘於兩會期間表示,與住宅高庫存比較,商場過剩情况容易被忽視,且主要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商業用地的土地性質轉變難度大,建造、後期運營成本明顯高於住宅,加上行業好壞和經濟形勢密切相關,所以過剩問題更令人擔憂。


運營成本較高 易受市道影響

據全球地產諮詢服務機構第一太平戴維斯報告,天津、瀋陽、無錫、青島、成都等城市的商舖空置率明顯高於其他城市,正是由於市場供應充足,而經濟放緩影響到市民消費及品牌放慢開店步伐,結果造成空置率上升。


恒隆(0101)主席陳啟宗在去年中期年報中承認,公司旗下天津、瀋陽、無錫的新商場正面臨不小壓力,例如天津恒隆廣場在開業半年內,當地有最少6間具規模的百貨公司結業,證明「市道現正陷於低迷,並渺無結束迹象」。


除恒隆外,會德豐(0020)及旗下九倉(0004)、新地(0016)均有在二線城市開發商場項目(見表),惟在市場形勢下,本港開發商於內地發展商場就比內地開發商更困難,以萬達為例,過去採取「以售養租」模式,通過建設萬達廣場去創造新商圈,從而帶動周邊住宅價格,再透過售樓收入去補貼商場營運成本。


有業界人士表示,一些本港開發商會採用寫字樓加商舖合租策略,以平均租金較划算去吸引國際品牌同時租舖位及辦公室,再借助這些品牌名氣去向內地商戶招租,但若連國際品牌都要放緩擴張內地零售網絡,這算盤便未必打得響。惟大部分香港開發商業務重心非內地商場,受影響較內地商家為輕。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