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永鈞:錯誤投資 誤港誤民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21日 06:35
2016年03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早前,全國人大代表兼中國工程院士王夢恕說如果香港無力支付高鐵工程的餘款的話,可由中央支付,但工程一定要完成。此話綿裏藏針,暗指如果香港不能通過高鐵撥款計劃的話,屆時中央必出手「解決問題」。稍有理智的人也該知道,若由中央支付餘款的話,港府就難以拒絕將會嚴重削弱一國兩制的「一地兩檢」計劃,最終迫使立法會於3月11日通過追加196億元的撥款。其實,興建高鐵的計劃從一開始就已經是一個天大的錯誤。在香港興建高鐵既不符合經濟效益,也妨礙社會發展。可是,當時的港府為了討好北京,而推行這種只燒銀紙,卻毫無效益可言的高鐵香港段工程,慷港人之慨,把港人的血汗金錢投放在這個本應無人問津的「蝕本買賣」之上,並要港人為此付上長期的代價置民生於不顧,實在可恨!


有人說高鐵站的建設工程已接近完成階段,撥款之舉已是如箭在弦,不得不發,若然爛尾的話,必會招致重大損失。此話不錯,但若然翻查各地高鐵的紀錄的話,就會發現除了日本新幹線外,沒有一個地方的高鐵能真正賺錢的。所謂「長痛不如短痛」,近千億工程爛尾固然可惜,但若然因怕爛尾無法追回從前的損失而繼續建造,甚至營運的話,最終必會招來更大的損失。可惜,現在恐難逃「米已成炊」的命運!


現時,來往中港兩地的陸空交通選擇極多。要快的話可乘搭飛機,要經濟實惠的話也可乘搭直通火車或直通巴士。和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高鐵並無特別優勢。此外,高鐵在香港段限速200公里,達不到國際高鐵的標準(國際標準為時速300公里)。即使高鐵比目前的鐵路快一倍,也只不過是快半個小時;若無「一地兩檢」的話,省下的時間最終依然會因手續辦理而再次被浪費。更何况,為了興建香港段的26公里鐵路而花了6年時間和千億港元,可以預期,待高鐵正式建成後,票價必會十分高昂。屆時,除了貪圖一時新鮮的兩地市民外,只怕也沒有其他人願意當「水魚」。客量客源嚴重不足,賺到的錢能維持到日常基本開支,已是奇蹟中的奇蹟;若想收回成本,簡直是天方夜譚。最終結果只會是「理智地」停止營運,或「盲目地」投錢填這無底深淵。


很多社會服務急待政府撥款

當立法會撥款興建高鐵的同時,公立醫院卻面臨嚴重的資源不足。公立醫院以分流方式處理病人,確實大大提升辦事效率。可惜,再高的辦事效率,也無法抵消資源不足所帶來的切身問題。例如,採用分流形式,輪候診症的時間為半小時至4小時(視乎緊急程度而定),但等候病房的時間卻往往要等候15小時,甚至更長。假如千億能用於醫療福利的話,不但可用於增添病牀,甚至可興建更多的公立醫院。較之興建高鐵,改善醫療服務無疑使更多人受惠。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改善醫療遠比高鐵運作更符合經濟效益,也更能促進社會發展。除了醫療服務,急切等待政府撥款的社會服務還有很多。可是,政府和建制派卻一意孤行地把款項用於高鐵,並且還要長遠地撥款維持服務(主要是為了討好北京),用於其他社會服務或建設的資源及金錢必大幅減少,長遠地拖慢社會發展,支持發展高鐵的政府及建制派實在難辭其咎。


作者是自由撰稿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