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晃眼,敘利亞內戰已經打了5年,這場至今導致25萬人死亡、100萬人受傷、650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450萬逃亡出國的血戰,儘管停火協議達成,但很難令人相信惡戰就會這樣結束。俄羅斯近日從敘利亞撤離主力部隊,被指為敘利亞局勢走向和平的徵兆,不過,從地區的更大格局來看,這個看法可能過度樂觀,因為在敘利亞北部,一個火頭正在點燃,隨時可能是另一場戰禍的開始。
俄撤軍意味局勢相持
留下基地隨時可回來
俄羅斯去年9月底以攻擊極端恐怖主義組織「伊斯蘭國」(ISIS)為名,出動空軍及導彈,對敘利亞境內的ISIS基地發動攻擊。據俄羅斯國防部表示,在歷時近半年的期間,俄軍執行逾9000次空襲,消滅2000多名恐怖分子。但在這一段時間,眾所周知的是俄軍也向反對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的反政府軍發動攻擊。在俄軍協助之下,一度勢危的巴沙爾政權轉危為安,並把攻入首都大馬士革城區的反政府部隊逐出。
在巴沙爾政權取得相對穩定局勢下,俄羅斯宣布把部隊撤出,這客觀上顯示俄羅斯出兵的目標已達,即局勢不致一面倒向反政府軍,並且呈現出雙方相持的局面。這時撤軍,俄羅斯走得安心,也可在停火協議當中向各方交代,不必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以翻臉告終。不過,俄羅斯畢竟仍有昔日中東一霸的謀略,這次撤軍撤的主要是戰機,仍然有兩個當地基地在手,這就是說,一旦有需要,俄羅斯空軍馬上就可以飛過來。普京這一着進可攻退可守,因為敘利亞局勢不一定可以長久有利於巴沙爾,况且確實還要認真對付ISIS。
值得注意的是,敘利亞國內政府軍及反政府軍勢均力敵,不代表互相抵消,從此停火和平。這種短暫的停火,極可能因為任何一方發動攻勢並奪得領土而全面撕毁,六七十年代越戰的情况便是如此,所謂「停火」絕大部分是其中一方爭取時間作好戰備的虛與委蛇之舉,到了人力物力就位,大軍即時出擊。敘利亞目前離開真正的停火尚遠,除了對戰雙方各有打算,也牽涉到其他區內國家的反應。
敘土庫爾德往還密切
土耳其或揮軍敘利亞
前不久,敘利亞北部的庫爾德民主同盟黨,宣布在區內成立「北敘利亞聯邦」,此舉隨時會引發毗鄰接壤的土耳其介入,把敘利亞內戰變成外國地面部隊直接參與的戰爭。一直以來,土耳其都留意敘利亞國內的庫爾德人,阻止他們與土耳其南部境內的庫爾德人組成聯盟建國,因此土耳其在「北敘利亞聯邦」成立後馬上發聲明稱,國家完整是土耳其底線。土耳其忌憚國內的庫爾德工人黨與敘利亞境內庫爾德民主同盟黨有往還,因為一旦組成聯盟,土耳其南部有可能走向獨立之途,到時土耳其必定興兵直搗庫爾德大營,包括越境進入敘利亞追剿庫爾德人。
如此一來,當敘利亞內戰仍未全然偃旗息鼓,庫爾德隱憂在另一邊的地平線若隱若現。敘利亞的戰火不會因為內戰停火協議而真正落實,因為一個火頭未熄,另一個火頭已經火星四冒,硝煙直撲而來。伴隨的是難民潮,一旦庫爾德因素引發另一場戰爭,更多難民出走,各國由於資源緊絀而無法接收,比起去年更嚴峻的人道災難,說不定今年再次出現。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