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智傑:黃國昌與楊岳橋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19日 06:35
2016年03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黃國昌,約42歲,今年1月台灣新當選的立法委員,新興政黨「時代力量」的骨幹成員。念法律,教法律,活躍於抗爭運動。當選後,問政切中要害,辭鋒銳利,讓人眼前一亮,被台灣網民譽為「戰神」。


楊岳橋,約35歲,今年2月底在香港立法會補選中勝出,泛民主派主要政黨之一公民黨的「新星」。念法律,從事法律工作,活躍於抗爭運動。競選期間,問政切中要害,辭鋒銳利,讓人眼前一亮。當選後即遇上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議廣深港高鐵追加撥款工程。雖然與泛民議員一起抗爭,但撥款最後仍然通過。結果香港網民大呼「投錯7號仔」、「關鍵一席是廢話」、「後悔無投6號仔」等。


黃楊二人,同是法律專業出身的社會精英,積極投入社會抗爭,參與議會和政黨。聆聽他們的發言,覺得同樣精彩:資料充足、辭鋒銳利、連珠炮發、咄咄迫人,但卻有理有節。當然,二人的出身、經歷和際遇,總會有所不同。不過,就個人的能力、質素和政治抱負而言,我不覺得二人有差天共地的分別。


然而,若以成敗論英雄,黃國昌則可謂一鳴驚人,於當選後成為台灣政界的「超新星」,以至代表了藍綠陣營以外的「第三力量」。而楊岳橋則一出師便遇上泛民主派被「兩面夾擊」的困局——前有建制陣營及保守勢力正在厲兵秣馬,在立法會表決及議事程序中正面交鋒;後則面對少壯派及本土勢力崛起。要是採納「勇武」方略,放棄議會路線,又或把議會「街頭化」,則可能會漸漸失去主流民主派支持者和中間票源的力量,讓建制派於議會乘機大力反撲。但堅持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抗爭、堅守議會陣地,則讓新興的本土及年輕力量愈感不耐煩。如斯「兩面不是人」的政治夾縫,有時我想,個人之力所能做到的,究竟有多少?


二人「易地而處」會如何?

當然,黃楊二人如今不過是初試啼聲,此刻亦不應妄下功過。不過,他們二人的比較,在於「易地而處」4字。如果「戰神」黃國昌和其「時代力量」的骨幹成員,乃是生於香港、長於香港、有志於香港的年輕一代政治人物,他們在香港的政治舞台將會如何?面對立法會財委會「剪布」,他們將有何抗爭策略?如何能讓議會抗爭、街頭動員及司法挑戰這3條戰線好好配合?財委會的撥款涉及不少修橋補路、民生福利,以至是機構運作。泛民在財委會全面開戰,或會讓這些撥款積壓,屆時——尤其是9月立法會選舉臨近之際——要如何繼續爭取社會支持?同樣,如果楊岳橋身在台灣,以一位年輕、專業、能言善辯的後起之秀去問政,他會否也能擺脫藍綠陣營的舊秩序,成為「第三力量」的一位「新星」?


「易地而處」的想像,未必能為政治困局帶來答案。不過,這會讓我們對「時勢造英雄」或「英雄造時勢」的看法,有多一重的體會。


作者是恒生管理學院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