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江宗仁:槓桿近極限 弱美元利好難持久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18日 06:35
2016年03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升246點,收報20,503點,成交金額706億元。聯儲局維持利率不變,立場亦較預期更鴿派,將今年加息次數預測由4次降至2次。消息刺激美股上升、新興市場走強,而美元轉弱更刺激金價油價雙雙爆上。惟執筆時歐洲股市顯著回落,或與歐元匯價上升、歐洲央行又無新方提振經濟有關。理論上,弱美元有利全球套利交易、加槓桿加風險,這是2008年後新興市場經濟及資產價格強勢上揚的主因,但今天全球槓桿水平均無法再升,可以有一時三刻的風險胃納回升,但要資金回流、經濟向好、推動資產價格和匯價上揚的良好周期則不大可能。


聯儲局超預期的鴿派立場市場相當受落,在離岸人民幣匯價大漲逾400點子下,表現最好的是中港股市,國指全日均維持逾2%的升幅。總結G20會議後,人行率先降準,日前下調MLF利率至2014年9月開始發行以來的最低水平,減息亦似乎不遠了;歐洲火力全開,但卻關掉進一步減息的大門;日本按兵不動;美國就業和通脹數字皆甚強,2月核心CPI更達到2.3%,但就在通脹明顯抬頭下,聯儲局卻將重點放在海外市場的風險,要麼中國真的較預期般差勁,要麼當局開始覺得美國經濟上升周期呈強弩之末。


各大央行的舉動,顯然是在G20上已達成的共識——停止負利率、美國緩加息、中國重回刺激老路並承諾人民幣不貶值或與非美貨幣掛鈎,以換取歐日放棄匯率戰。共識帶來的結果就是美元弱勢,油價及商品價格回升,紓緩油企、高息債的違約風險,穩住金融市場。初步結果是符合預期,但然後呢?


或重蹈每年股市周期老路

全球貿易完全無增長,需求端出現問題,故IMF一直強烈呼籲各國要聯合採取刺激措施。但此舉一直未能達成共識,財政政策亦僅中國發力,算是成功把固投跌勢扭轉。但銅庫存創歷史新高,銅價卻升;鋼鐵產量跌、鋼鐵庫存卻未見下降,鋼價亦升,兩者均可見終端需求並無回暖,大宗商品價格可能只是一時三刻的風險胃納回升,又或者是貨幣超發推動下的表象,就像去年的A股一樣。一旦「新4萬億」或「2009年翻版」被證偽,筆者擔心會重複過去數年刺激、上升、無以為繼,每年一次股市周期的老路。


弱美元另一副作用是強歐元、強日圓。歐元區和日本經濟皆偏弱,近年就依靠央行來撐住,但購買資產效用近乎零,負利率又已夭折,當匯率上升時就會引發拆倉,美元兌日圓昨晚曾向下突破見110.63,其後則出現一輪急勁買盤推回112水平,疑似是日本央行出手干預,阻止市場出現重展跌浪的預期。


但根據往績,收效只有在干預的一刻,快則10天內,慢則1個月便會失敗再破位展升浪。至於股市,在中央的放水立場下,很難判斷何時會反彈完成,大宗商品可升完再升,內房及一眾周期性股份仍在高位反覆徘徊。惟放水就是炒動力,不少受惠股近兩周未能向上突破,若下周情况依舊,就要有不升則跌的準備。


李嘉誠也看淡 暫不宜進取

香港樓市和經濟作為美國零售、QE、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的最大受惠資產,但長和集團(0001)主席李嘉誠昨日形容,香港經濟20年來最差,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情况是好,賣樓、零售差過SARS。他更直言,長實地產(1113)基本上沒有負債,但亦不會積極買地,除非價錢很合理。由此可見,李嘉誠對前景看得非常淡,QE已經徹底失效,中國經濟亦非常疲弱,就算聯儲局不加息,情况亦不會怎樣改善。因此,在股市投資,現在並非進取的時候。


[江宗仁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