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美日科學家公布最新研究,指出阿茲海默症(又稱腦退化症)患者可能並未喪失記憶,只是「提取」困難,透過刺激大腦特定區域能使他們重拾記憶。這一發現可望為治療帶來曙光。
研究由理研—麻省理工學院神經線路基因中心所做。研究人員以基因改造技術培育腦部退化小鼠,將牠們放入一個帶有輕微電流箱子中,令牠們足部受電擊。正常小鼠電擊後24小時送回箱子時,會因害怕受電擊而驚呆,但腦退化小鼠因記憶障礙而表現如常。
初步證患者存記憶 「無法提取」
研究人員其後以藍光刺激腦退化小鼠腦部負責記憶的海馬體,然後再放入箱中,結果小鼠顯出對電擊的恐懼。研究人員發現,腦退化小鼠腦部較少用於連接神經的管道,以光線刺激後管道量有所增加,甚至與正常小鼠相若,從而恢復記憶,效果可持續數月。
此前醫學界認為,腦退化患者會因病妨礙儲存記憶而出現記憶障礙。帶領研究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利根川進指出,新研究初步證明腦退化患者最少在初期階段仍能保持記憶,只是無法提取,藉由刺激或有望治癒。研究報告刊於《自然》雜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