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拆圍牆」最惹爭議的是打開私宅社區或違反內地《物權法》,但打開單位(官方機構)大院則獲廣泛支持。鳳凰網引述全國政協委員、前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表示,「城市規劃意見」中所謂「封閉住宅社區」是指綿延數公里、面積逾幾平方公里的超級單位大院、超級社區或超大樓盤,其「超大封閉尺度」影響整個城市交通道路結構體系,形成大量「丁」形路及「城中之城」。
政協:影響交通道路結構
以《人民日報》大院為例,沿該院及周邊住宅區快步走一圈至少需要半小時。《人民日報》大院內包括住宅樓和辦公樓,還有一個公園,而大院東邊有數個互相獨立的小型住宅區,當中金台里18號樓的一名女士對本報說,平日她需要到西邊的麵包店及超市購物,直線距離僅約兩三百米,但因《人民日報》圍牆阻路,實際路程多出3倍,需要轉彎6次才能到達,如果可以穿行《人民日報》大院會方便好多。
員工憂不便上訪者聚集
《人民日報》前年剛在西邊建成新辦公樓,經常在附近散步的王先生笑言,該樓形似屏風,擋住市民去路。但有《人民日報》員工表示,若打開大院會對員工辦公帶來不便,又擔心上訪者聚集,不過「如果上面真要我們拆也得拆」。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