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彥晨:看懂台灣電視傳播內幕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15日 06:35
2016年03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如果說中國官媒必須「姓黨」,那麼台灣的電視媒體傳播生態姓的就是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問題是,電視傳媒的經營者一旦腦子裏只有生意經,犧牲的卻是廣大收視消費者的權益。這盤生意賺來的財,又豈會令人安心呢!


「習大大」最近明白地說了,中國官媒的工作原則就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雖然新興媒體興起,但傳統媒體對中共來說,仍然是重要的宣傳陣地。在台灣,自從黨政軍退出媒體之後,整個輿論生態丕變,特別是電視新聞,幾乎一面倒地反政府。為什麼如此呢?要看懂內幕,其實是有故事的。


公共頻道長期握在資本家手中

最近筆者有機會貼近新北市一家有線電視業者採訪,從他口中得以窺知台灣電視圈不為人知的黑暗。簡單說,如果看電視的觀眾要坐在家中沙發收看,初分為無線和有線兩塊;前者就是「老三台」加上民視、公視等,後者指有線電視系統。


台灣最初有線電視經歷一段「戰國時期」,草創階段由非法拉線逐漸步上正軌,現在大致都資本化。不過由於提供節目內容的頻道商和建置基礎設備、拉線到家戶之中的系統商,出現上下游垂直整合,也就是長期以來這些公共頻道資源都握在少數幾個資本家手中,形成壟斷,他們抗拒改變,不願鬆開既得利益,這使得台灣的有線電視節目品質受人詬病,內容差,一再重播,消費者不明就裏,全無討價還價的籌碼。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眼看這種生態必須打破,決定開放新系統業者申請新牌照,以求引進競爭。想不到,以新北市這家新系統業者來說,頻道代理商開出的條件是:必須依開播區域行政戶數的15%收取授權費,明顯高門檻。換言之,以去年5月該台開播時實際收視戶不過1萬戶左右計算,原本只需付1000多萬元授權費,卻硬是付給頻道代理商1億4000萬元。


到了今年議定授權費時,新業者認為這很不合理,堅持不願再依此付費,因此鬧上NCC調處。頻道商揚言不付費就要在春節斷訊,NCC一看非同小可,過年新北市如果有上萬戶看不成電視,非要造反不可,這才強力壓下事態。迄今兩方還僵持不下,近期再開協調會。


表面是商戰 實是消費者權益保衛戰

表面上,這是一場商戰糾紛,涉及的是新加入戰局的系統業者要在既有的生態中殺出血路;但實際上,這是公共政策,是消費者權益的保衛戰。如果投下20億元的新業者被既有的壟斷環境排除出局,則台灣有線電視的局面就更難改善,不知伊于胡底。


政府既然有意開放新牌照,容許新業者投入戰局,以活化長年以來的有線電視經營死水,應該以收視戶權益為最高原則,不容財團壟斷並且坐地要價的行徑一再發生。


觀眾以移動載具或電腦收看特定節目的習慣正逐漸侵蝕有線電視,這是事實,也預示了這產業的巨大挑戰。但藉由投資建置新設備、產製好節目,由根本將產業生態打造得更健全、更能永續,才是正當辦法。不思此途,只想運用壟斷性資源排除新加入的挑戰者,既犧牲了收視權益也等同殺雞取卵,這產業只能江河日下。但願壟斷市場的幾位傳播巨子都能看懂這個道理。


作者是台灣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