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何國良﹕中國企業治理意識弱 應引入外資施壓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14日 06:35
2016年03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一般在每年3月份,筆者都會因為澳洲總部需要,到澳洲各大城市如悉尼和墨爾本,去跟機構和普羅投資者交流。由於今年家中有事不能遠行,只好拜託團隊內的手足代為走一趟。以前已經提過,澳洲投資者對中國市場非常關注。澳洲每年3000多億澳元出口中,中國佔了32.5%,是澳洲最大貿易伙伴。每當我們的投資團隊同仁到訪當地,客戶都非常踴躍參加我們舉辦的會議,以圖獲得一些更新的資料和觀點,畢竟,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可忽略。


當同仁在會議結束後享用他們豐富海鮮美食之際,他們亦不忘把一些客戶問題的總結「飛鴿傳書」給我,好讓我不至於距離市場和客戶太遠,而且跟不同類型投資者討論,他們帶出的觀點往往能啟發我們更多的想法,以至更能有效地閱讀市場行為,因為他們也是市場的積極參與者。


中國原材料需求今非昔比

聰明的讀者都會猜到,澳洲投資者頭號關注的問題就是中國經濟下行。澳洲以出口鐵礦石和產煤予中國為主,每當中國經濟出現起伏時,當地原材料價值以至原材料相關的上市公司股價都有相應的反應。因此,多投資澳股的澳洲投資者,會對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特別感興趣。


團隊同仁及筆者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每當有機會跟他們交流時已不斷指出,由於過去的5個周期中,中國處於基礎建設的高峰期,對原材料的需求旺盛,因而令澳洲受惠。但時移世易,中國現時對原材料需求的總量已不能跟當年同日而語,因此就算中國的經濟增長出現他們所期待的拐點,我想他們再也看不到當年美好的日子(Good old days)。另外,海外投資者普遍都關心中國上市公司的企業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水平。


筆者跟蹤研究中國股票已有一段時間,確實發現中國上市公司普遍在這方面意識不強,亦難怪海外投資者老是盯着這個問題來追問。


深港通國際指數納入A股 快成事

中央亦在這方面下了點工夫,其中通過引入更多海外的專業投資者是很重要的一步,所以筆者一直期待像滬港通這種有利引入外資的機制可以不斷加大力度、範圍和靈活度,使外資更積極參與中國市場,最終令中國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名單出現更多海外專業投資機構名字,屆時,壓力就回到上市公司上,因為他們逃避不了,就要去回應這些海外專業投資機構的不同提問要求,這對提升中國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有莫大的幫助。所以筆者深信,深港通和主要國際指數公司將A股納入他們指數中等事件,就在街尾轉角處而已 !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