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人口持續老化,居民收入則不斷提高,對人壽保險產品需求與日俱增,故內險股近年一直是市場看好的板塊。不過,內地壽險龍頭股中國人壽(2628)股價過去3個月股價大跌26.6%,該板塊期內亦急插21.2%,《Money Monday》第25期(去年11月30日出版)封面故事推介的中國太保(2601)同期跌幅為9.5%,已屬板塊內表現最佳者,惟仍跑輸恒指(見圖)。
售回報保證產品 過去受A股拖累
中銀國際早前發表報告,拆解內險股股價近月暴跌的原因。該行指出,內地壽險保費收入過去五年均穩定增長,而過去兩年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銷售保證回報率逾3.5%的保險產品,即向客戶保證在投保時間內(可長達10年)每年提供逾3.5%回報;惟內地A股於去年6月至今急跌逾四成,內險股普遍均有投資A股,有關投資不單沒有正回報甚至錄得虧損,故其整體投資組合亦已不太可能錄得逾3.5%的回報。
保險公司向客戶銷售保證回報的產品,便屬於其負債;而其持有一籃子股票及債券的投資組合,則屬資產。根據中銀國際分析,由於內險股過去兩年向客戶大量銷售保證回報逾3.5%的保險產品,其資產負債表目前已出現存續期錯配(Duration Mismatch)的問題;簡單來說,即是內險股投資組合所產生的短期收入,可能較難支付其保證向客戶派發的回報。
該行分析,在上述情况下,雖然內險股的新業務價值(NBV)暫時仍會表現強勁,然而,其盈利相信會持續下跌,直至其決定調低長期投資收益率假設為止。
平保定位綜合金融分散風險
由於情况在不斷變化,投資者往往難以為內險股估值,故可能率先沽出有關股份避險。當中,中國太平(0966)及中壽銷售上述保證高回報保險產品最為積極,故在是次跌浪中亦面對最大沽壓。
雖然內險行業整體前景艱難,惟中銀國際仍然看好平保(2318),予其「買入」評級,目標價達44.12元。該行解釋,平保向客戶銷售的低保證回報率(約1.75厘)保險產品比例在同業中屬最高,故就有關產品的撥備壓力亦較同業低。
另外,平保近年的定位是「綜合金融」,即同時發展保險、銀行及資產管理三大業務,故是次內地整體壽險行業出現的存續期錯配問題,對集團影響相對較低。平保的經營效率一向冠於同業,是次中壽及中國太平備受打擊,集團有可能趁此機會增加市場佔有率。
催化劑方面,中銀國際指出,去年12月成功進行第二輪融資後,平保持股44%的內地社交借貸(P2P)平台陸金所,估值已增至240億美元。市場預期陸金所將以500億美元的估值,發行10%股份以首次公開發售(IPO)方式上市集資50億美元,其具體進度如何,屬平保於本周二(15日)業績會的焦點。
[封面故事]
售回報保證產品 過去受A股拖累
中銀國際早前發表報告,拆解內險股股價近月暴跌的原因。該行指出,內地壽險保費收入過去五年均穩定增長,而過去兩年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銷售保證回報率逾3.5%的保險產品,即向客戶保證在投保時間內(可長達10年)每年提供逾3.5%回報;惟內地A股於去年6月至今急跌逾四成,內險股普遍均有投資A股,有關投資不單沒有正回報甚至錄得虧損,故其整體投資組合亦已不太可能錄得逾3.5%的回報。
保險公司向客戶銷售保證回報的產品,便屬於其負債;而其持有一籃子股票及債券的投資組合,則屬資產。根據中銀國際分析,由於內險股過去兩年向客戶大量銷售保證回報逾3.5%的保險產品,其資產負債表目前已出現存續期錯配(Duration Mismatch)的問題;簡單來說,即是內險股投資組合所產生的短期收入,可能較難支付其保證向客戶派發的回報。
該行分析,在上述情况下,雖然內險股的新業務價值(NBV)暫時仍會表現強勁,然而,其盈利相信會持續下跌,直至其決定調低長期投資收益率假設為止。
平保定位綜合金融分散風險
由於情况在不斷變化,投資者往往難以為內險股估值,故可能率先沽出有關股份避險。當中,中國太平(0966)及中壽銷售上述保證高回報保險產品最為積極,故在是次跌浪中亦面對最大沽壓。
雖然內險行業整體前景艱難,惟中銀國際仍然看好平保(2318),予其「買入」評級,目標價達44.12元。該行解釋,平保向客戶銷售的低保證回報率(約1.75厘)保險產品比例在同業中屬最高,故就有關產品的撥備壓力亦較同業低。
另外,平保近年的定位是「綜合金融」,即同時發展保險、銀行及資產管理三大業務,故是次內地整體壽險行業出現的存續期錯配問題,對集團影響相對較低。平保的經營效率一向冠於同業,是次中壽及中國太平備受打擊,集團有可能趁此機會增加市場佔有率。
催化劑方面,中銀國際指出,去年12月成功進行第二輪融資後,平保持股44%的內地社交借貸(P2P)平台陸金所,估值已增至240億美元。市場預期陸金所將以500億美元的估值,發行10%股份以首次公開發售(IPO)方式上市集資50億美元,其具體進度如何,屬平保於本周二(15日)業績會的焦點。
[封面故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