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家解畫﹕強國話事釀「健康不公」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14日 06:35
2016年03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雖然我們時常強調人類歷史步入全球化時代,但擁有凌駕國家主權的「國際政府」只不過是紙上談兵,權力一直落入少數強國手中。權力失衡不單是政治經濟問題,在公共衛生事務上亦可見一斑。少數強國掌握話語權制定全球管治原則,許多時候只考慮自身利益,無法有效處理跨國議題,導致出現健康不公(health inequities)的道德難關。


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血針》與挪威奧斯陸大學合辦的全球健康管治委員會(The Lancet-University of Oslo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for Health)在2014年發表報告,批判當下全球體系上出現五大毛病﹕(1)參與及代表比例不夠民主;(2)問責機制缺乏效用;(3)制度與規範僵化;(4)國家及全球層面的政策空間不足;(5)國際社會欠缺保障健康機制。


全球體系現5毛病

國際社會結構出現毛病,繼而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產生漏洞,破壞公平原則。報告舉例說明,飽受財困之苦的第三世界國家向國際金融機構求助,以開放本地市場及加速公營產業私有化作為借貸條件,大幅降低國家對公共衛生服務投資,令低收入人士無法繼續享有廉價醫療福利。


報告透過7個政策領域(圖)反映制度失衡如何偏離公平原則,造成公共衛生問題惡化。報告最後建議,國際社會及非政府組織必須改變心態,加強共同責任感,透過獨立監察機制處理全球衛生議題,從而擺脫大國政治束縛,提升全球管治的公平效果。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 馮嘉誠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