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跌11點,收報19,984點,成交金額542億元。油價帶領一眾商品再反彈,但除了油股、資源股外,整體股市亦跟不上,恒指先升後回,高見20,184點,但午後升幅不斷收窄,同時水泥、鋼鐵、有色等股份全線倒跌,僅油股勉強收升。經過近日的反覆測試,筆者認為一眾建材、大宗商品的上升純屬反彈,油價和金價則仍要觀察;第二,商品價格回升紓緩違約概率而推動的升浪已完結,全球股市的重點落在企業盈利上。恒指及國指的整個跌浪,盈利預測同時不斷被下調,絕對有基本因素支持,而一些剛公布業績、盈利尚可甚至勝預期的企業,績後也被拋售,一旦失守50天線,要開始離場。
內地2月份CPI報2.3%遠高於預期,一時間滯漲、通脹重臨之聲四起。但CPI主要是食品價格急升7.3%推動,非食品價格僅升1%,而扣除食品及能源價格則升1.3%,保持在低位徘徊,由2015年中起反覆回落的趨勢依然持續,數據前大家都怕通縮,公布後就變成有通脹、滯漲風險,這種看法也太過兒戲。
究竟今後是脹還是縮,重點不是當前的數字,而是供需。中國顯然沒有像印度般的供應瓶頸、供應不足問題,需求方面,出口疲不能興、固投僅靠中央支撐,就業市場亦見放緩,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去年第4季,無論按年和環比均在轉弱,薪酬升幅大不如前,整個設局均沒有不斷把物價推升的傳導機制,縮的機會遠大於脹。
人行印鈔 刺激完又回到起點
至於PPI降幅收窄至4.9%,始終已跌了超過4年,總有一個終點,市場亦不定時有補庫存的需要,推動價格階段性地上漲。惟升幅也只能走出補庫存級別的15%至30%,終端需求全無改善,一切都依靠中央支撐。最大的證據就是人行1月份資產負債表大幅擴張,總資產由去年12月的31.78萬億元人民幣大幅上升至1月底的33.7萬億元,單月增長1.92萬億元,增幅創下歷史新高,繼續印鈔透過政策性銀行投向固投、基建的方法來刺激增長。但刺激一完,一切又會回到起點。
A股沒買盤 內部問題嚴重
中央已向市場清楚地表達了穩增長成首要任務,方式和路徑亦很明確,大宗商品有反應,但股市呢?
上周五、兩會開幕前已要中央托市,本周亦每天都受壓,全依靠午後的神秘買盤才保住2800點,但成交卻一縮再縮,昨日僅3500億元,整個市場皆沒有買盤,而期間節後流動性並不緊張,商品價格也反彈,A股顯然內部出現嚴重問題。當神秘買盤隨兩會結束而消失,很大可能會向下突破。
盈利預測續降 港股反彈力弱
至於港股,大宗商品衝高後轉反覆,恒指亦在20000點水平整固,交投日益淡靜。港股由去年中開始的跌浪,伴隨着盈利預測不斷下降,跌勢較外圍轟烈,升彈亦較弱。
在中央再刺激下,盈利前景會否改觀?市場似乎仍較悲觀,百富環球(0327)、九倉(0004)、海天(1882)等企業的業績還可以,但依然出現見光死的情况,很可能是投資者看淡今年前景、甚至年初至今經營又惡化了。沒有盈利回升的支持,單憑風險胃納的改變,21,000點是極難闖過的關口,一旦跌破50天線,要小心是跌浪重啟。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內地2月份CPI報2.3%遠高於預期,一時間滯漲、通脹重臨之聲四起。但CPI主要是食品價格急升7.3%推動,非食品價格僅升1%,而扣除食品及能源價格則升1.3%,保持在低位徘徊,由2015年中起反覆回落的趨勢依然持續,數據前大家都怕通縮,公布後就變成有通脹、滯漲風險,這種看法也太過兒戲。
究竟今後是脹還是縮,重點不是當前的數字,而是供需。中國顯然沒有像印度般的供應瓶頸、供應不足問題,需求方面,出口疲不能興、固投僅靠中央支撐,就業市場亦見放緩,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去年第4季,無論按年和環比均在轉弱,薪酬升幅大不如前,整個設局均沒有不斷把物價推升的傳導機制,縮的機會遠大於脹。
人行印鈔 刺激完又回到起點
至於PPI降幅收窄至4.9%,始終已跌了超過4年,總有一個終點,市場亦不定時有補庫存的需要,推動價格階段性地上漲。惟升幅也只能走出補庫存級別的15%至30%,終端需求全無改善,一切都依靠中央支撐。最大的證據就是人行1月份資產負債表大幅擴張,總資產由去年12月的31.78萬億元人民幣大幅上升至1月底的33.7萬億元,單月增長1.92萬億元,增幅創下歷史新高,繼續印鈔透過政策性銀行投向固投、基建的方法來刺激增長。但刺激一完,一切又會回到起點。
A股沒買盤 內部問題嚴重
中央已向市場清楚地表達了穩增長成首要任務,方式和路徑亦很明確,大宗商品有反應,但股市呢?
上周五、兩會開幕前已要中央托市,本周亦每天都受壓,全依靠午後的神秘買盤才保住2800點,但成交卻一縮再縮,昨日僅3500億元,整個市場皆沒有買盤,而期間節後流動性並不緊張,商品價格也反彈,A股顯然內部出現嚴重問題。當神秘買盤隨兩會結束而消失,很大可能會向下突破。
盈利預測續降 港股反彈力弱
至於港股,大宗商品衝高後轉反覆,恒指亦在20000點水平整固,交投日益淡靜。港股由去年中開始的跌浪,伴隨着盈利預測不斷下降,跌勢較外圍轟烈,升彈亦較弱。
在中央再刺激下,盈利前景會否改觀?市場似乎仍較悲觀,百富環球(0327)、九倉(0004)、海天(1882)等企業的業績還可以,但依然出現見光死的情况,很可能是投資者看淡今年前景、甚至年初至今經營又惡化了。沒有盈利回升的支持,單憑風險胃納的改變,21,000點是極難闖過的關口,一旦跌破50天線,要小心是跌浪重啟。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