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去產能關鍵 計成本保職工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11日 06:35
2016年03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作為「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之一,去產能在兩會期間引起廣泛討論,不過無論是中央部委,還是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恩師、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為首的人士都認同,去產能要成功,首先必須計好成本及確保就業。


政府工作報告已表明,會透過兼併、債務重組或破產清算等措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中央財政亦將安排1000億元資金,重點用於職工分流安置。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於記者會上更明確表示,中央已經拿出一大筆資金作為獎勵及補償,重點幫助國企安置困難職工。在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中,各地政府都能妥善解決職工的安置問題,因此相信,化解過剩產能絕對不會出現第二次「下崗潮」。


中央助安置失業軍 防範「下崗潮」

對於學生李克強提出的去產能,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也予以支持。他認為,去產能甚至整個供給側改革面臨其中一大困難,就是關停企業導致職工下崗,他同意中央採取「包下來」的政策,「與其養虧損企業,不如養職工」,因只要職工生活有着落,經過培訓可以重新找到工作崗位,再為經濟貢獻。


工行前行長:包底先計清帳目

但清理過剩產能畢竟涉及龐大成本,亦不可能全由中央包底,全國政協委員、工行(1398)前行長楊凱生建議,要先算清多少企業產能過剩、淨資產還有多少、銀行貸款及資產抵押狀况、職工安置費用等,再考慮有多少需要通過財政解決、銀行能核銷不良貸款的能力等,只有先把帳目計明,才能既去產能,又保社會和就業穩定。


(兩會直擊)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北京報道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