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一疎郊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10日 06:35
2016年03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2016/17年度財政預算公布,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預算中顯著加強了與長者有關的部分,包括安老服務開支增加6億元、長津開支增加14億元、預留8億元推3000張長者院舍券等。可以預見,隨着人口老化,公共財政增長壓力將日益嚴峻。如何合理地分配有限的公共資源,滿足真正有需要的長者的需求,是政府亟需解決的問題。


如何聚焦真正有需要的長者?

根據扶貧委員會最新的《2014年香港貧窮情况報告》,2014年在香港65歲及以上長者中,大約有29萬生活在貧窮線以下,長者貧窮率(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約為30%。然而,考慮到官方貧窮線根據家庭收入劃分,許多長者並未從事經濟活動,收入自然較低,所以有可能出現「低收入、高資產」長者被界定為貧窮人士。相反,有些長者表面收入較一般長者高,但實際生活水平卻較低,在現行只看收入的貧窮定義框架下,他們的需求有可能被忽視了。如何聚焦真正貧窮和有需要的長者?


筆者在此提出一個改進辦法是同時考量收入和開支狀况。本文通過分析政府統計處2009/10年住戶開支統計調查數據,對比從收入和開支劃分的長者貧窮狀况。政府統計處每5年進行一次住戶開支統計調查,蒐集本港住戶開支模式的最新資料。對於自置居所的住戶,在計算家庭收入和開支的時候,政府採取了估算市值租金的辦法,即首先通過統計方法估算如果該屋宇在市場上出租需要多少租金,然後在該類住戶的家庭收入和開支上同時加上一個估算的市值租金。與此同時,政府並未將房屋貸款納入開支的考慮範圍。由於我們關心家庭真實的收入(不包括假設租金)和開支(包括房屋貸款),所以首先對調查數據做一些處理。在計算家庭收入的時候,對於自置居所的住戶,我們只考慮不包含估算市值租金的真實收入。在計算家庭開支的時候,如果自置居所的住戶沒有房屋貸款,我們只考慮不包含估算市值租金的真實開支;如果有房屋貸款,我們考慮包含估算市值租金的家庭開支(基於保密原因,統計處未能向我們提供具體房貸數據),相當於用估算市值租金替代房貸開支。


完成原始數據的清理後,首先,我們根據按住戶人數劃分的家庭收入中位數的一半(由統計處提供)計算出「收入貧窮」人士(即相當於官方的貧窮線),同時根據按住戶人數劃分的家庭開支中位數的一半計算出「開支貧窮」人士。然後,基於兩種貧窮的定義,我們劃分出4類人士:不貧窮、只收入貧窮、只開支貧窮,以及收入和開支都貧窮。最後,我們分析這4類長者的社會經濟因素特徵。附表總結了2009/10年香港65歲及以上長者收入和開支貧窮狀况對比。


17%長者收入開支都貧窮

總體來看,17%的長者收入和開支都貧窮,12%的只收入貧窮,13%的只開支貧窮,不貧窮的比例是57%。毫無疑問,收入和開支都貧窮的長者構成最優先獲得幫助的組群。他們主要來自2人家庭和獨居長者,家裏沒有工作人口,教育程度以小學及學前為主,未從事經濟活動,大約有一半居住在政府的公營租住房屋,近一半擁有自置居所且沒有房貸。


表面收入較高長者或遭忽視

除了收入與支出都貧窮的長者之外,只收入貧窮和只開支貧窮的長者,哪組更需要聚焦呢?從總數上來看,只收入貧窮(12%)和只開支貧窮(13%)的比例相仿,但兩種方法聚焦出的人群存在很大差異。只收入貧窮的長者70%是來自沒有工作人口的家庭,他們較多完成專上教育程度,較多有自置居所,有半數是2人家庭,只有大約十分之一(11%)是獨居長者。而只開支貧窮的長者中獨居長者的比例達到五分之一,有許多來自在職家庭,較多受教育程度較低,大多為租戶。亦即是說,當只用「收入貧窮」來聚焦扶貧時,較有可能包括入一些受過良好教育、完全退休、擁有儲蓄和住房,即「低收入、高資產」的長者;但如果使用「開支貧窮」來聚焦的話,我們就較有可能發現社會中存在一部分長者,在年長的情况下仍然需要工作,省吃儉用以養家餬口,實際生活水平較低。由於其表面收入較一般長者高,在現行只看收入的貧窮定義框架下,他們的需求很可能被忽視了。誠然,只「開支貧窮」的長者可能有些並非面臨緊張的開支預算,只是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所以開支較低。然而現有的數據還不足夠支持我們區分這類長者。


應增「開支貧窮」 令扶貧聚焦更精準

綜上所述,同時收入和開支都貧窮的長者有大約17%,這一部分長者值得政府給予最多的關注,保障他們的開支需求,提升生活質素。除此之外,在總體資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在衡量資源投放的優先順序時應增加「開支貧窮」這一指標令長者扶貧聚焦更精準。


作者張一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研究員,葉兆輝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