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日跌148點,收報20011點,成交金額626億元。大宗商品價格續揚,布蘭特期油突破每桶40美元,內地黑色金屬再掀漲停潮,但其他如銅、鋼、橡膠等走勢分化,連日急升後投機買盤初見猶豫。大家都在賭中央的「新四萬億」,筆者也不會低估中央穩經濟的決心,但假設2月份新增貸款再達2.5萬億元,社融亦以1月份的規模增長,刺激力度就已相當強,以社融計等於2個月放了去年5個月的融資,本月起理應要收手,故當前大宗商品的亢奮,或已充分體現了放水的威力,同時不利因素亦再度聚集。
油價再上,但對股市的刺激力度不斷減弱,美股靠穩,港股則跟隨A股低開受壓。或許是兩會期間要維穩,A股急瀉逾3%後最終倒升,港股跌幅亦收窄,但A股收市後,港股跌幅又再擴大,險守20000點關口。利淡包括中央對於一二線城市樓價飈升、以首付貸方式加槓桿相當不滿,或有收緊措施,聯儲局副主席費希爾又說通脹出現回升迹象,皆令市場感到不安。從另一角度看,今次反彈始於2月上旬末段,至今已差不多1個月,以反彈浪來說時間已差不多,很多股份又很難再上,投資者也傾向獲利了結。
反彈的最大單一動力是中央放水,1月份的數字屬異常驚人水平,新四萬億、2009年翻版之說不脛而走。綜合各方面消息,2月份放水規模並無減慢,假設與1月份相若,則年初至今新增貸款將達5萬億元,社融為7.3萬億元,相當於去年首5個月的放水規模。但現在已快踏入3月中旬,天量資金早已四出掃入資產,2月數字已是過去,重點是3月份能否繼續水漫金山。
兩會官員對樓市熾熱不滿
按照總理李克強M2增長13%的目標,意味全年新增量約為18萬億元,當首兩月社融已達7.3萬億元,餘下10個月便理應平均才大約1萬億元,增量會呈斷崖式下跌。當然,中央從來都不會信守承諾,所有事情都是目標為本,為求達標可說不擇手段,若要放水才能撐住經濟,絕對會毫不猶豫。假設全年均維持1月份的放水量,則M2增長隨時達到30%水平,確實是2009年翻版,但屆時京上深樓價亦應該遠超香港,三城市的物業總值勢必可買下整個美國,同時內地通脹亦會飈升。
因此,中央有心放水救市救經濟,但一切也要適可而止,放水力度減弱只是時間問題。以兩會期間多名官員均對樓市表達不滿,說不定3月份已出手減緩寬鬆力度了。股市對於流動性最敏感,上證指升跌逾3%後收復失地,成交額才2200億元,國指回落,成交額亦由此前兩個交易日達150億元,急降至109億元,低吸買盤相當有限。
出口大跌 走回投資老路
中央重回放水上投資的老路,其實也事出無奈。1至2月出口以美元計大跌17.82%,金額為2012年以來最少。同時順差按月腰斬,撇除季節性低位的3月份,順差是2014年9月以來最少。出口斷崖式下跌,對製造業而言是一場災難。
製造業的特點是利潤率低、營運槓桿大,將中國製造業視作一家企業,出口就等於收入。收入減少近18%,純利隨時是激減50%以上。除了2009年外(首兩月出口跌21.2%),中國從未經歷過如此沉重的打擊,製造業又是服務業和就業的根本所在,故中央只能再度大興土木,嘗試去對冲、掩蓋問題了。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油價再上,但對股市的刺激力度不斷減弱,美股靠穩,港股則跟隨A股低開受壓。或許是兩會期間要維穩,A股急瀉逾3%後最終倒升,港股跌幅亦收窄,但A股收市後,港股跌幅又再擴大,險守20000點關口。利淡包括中央對於一二線城市樓價飈升、以首付貸方式加槓桿相當不滿,或有收緊措施,聯儲局副主席費希爾又說通脹出現回升迹象,皆令市場感到不安。從另一角度看,今次反彈始於2月上旬末段,至今已差不多1個月,以反彈浪來說時間已差不多,很多股份又很難再上,投資者也傾向獲利了結。
反彈的最大單一動力是中央放水,1月份的數字屬異常驚人水平,新四萬億、2009年翻版之說不脛而走。綜合各方面消息,2月份放水規模並無減慢,假設與1月份相若,則年初至今新增貸款將達5萬億元,社融為7.3萬億元,相當於去年首5個月的放水規模。但現在已快踏入3月中旬,天量資金早已四出掃入資產,2月數字已是過去,重點是3月份能否繼續水漫金山。
兩會官員對樓市熾熱不滿
按照總理李克強M2增長13%的目標,意味全年新增量約為18萬億元,當首兩月社融已達7.3萬億元,餘下10個月便理應平均才大約1萬億元,增量會呈斷崖式下跌。當然,中央從來都不會信守承諾,所有事情都是目標為本,為求達標可說不擇手段,若要放水才能撐住經濟,絕對會毫不猶豫。假設全年均維持1月份的放水量,則M2增長隨時達到30%水平,確實是2009年翻版,但屆時京上深樓價亦應該遠超香港,三城市的物業總值勢必可買下整個美國,同時內地通脹亦會飈升。
因此,中央有心放水救市救經濟,但一切也要適可而止,放水力度減弱只是時間問題。以兩會期間多名官員均對樓市表達不滿,說不定3月份已出手減緩寬鬆力度了。股市對於流動性最敏感,上證指升跌逾3%後收復失地,成交額才2200億元,國指回落,成交額亦由此前兩個交易日達150億元,急降至109億元,低吸買盤相當有限。
出口大跌 走回投資老路
中央重回放水上投資的老路,其實也事出無奈。1至2月出口以美元計大跌17.82%,金額為2012年以來最少。同時順差按月腰斬,撇除季節性低位的3月份,順差是2014年9月以來最少。出口斷崖式下跌,對製造業而言是一場災難。
製造業的特點是利潤率低、營運槓桿大,將中國製造業視作一家企業,出口就等於收入。收入減少近18%,純利隨時是激減50%以上。除了2009年外(首兩月出口跌21.2%),中國從未經歷過如此沉重的打擊,製造業又是服務業和就業的根本所在,故中央只能再度大興土木,嘗試去對冲、掩蓋問題了。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