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立法會新東補選塵埃落定,泛民大團結令楊岳橋以萬票之差如願勝選,守住地區直選泛民過半的「關鍵一席」。單純站在阻擋建制派趁機「搶灘」的立場,這當然是最好的結局。不過與此同時,梁天琦在本土派精銳盡出下,也取得66,524票、得票率15.38%的亮麗成績。本土意識的地位經此一役得以正常化,放眼香港民主政治長遠發展,這應該是更好的段落。
大年初一晚旺角衝突,數十青年被濫訴暴動罪,成了這場補選趨向熱絡的轉捩點。以黃毓民為首的力量全面進場,加上互聯網發動大批政治素人投身助選,足以說明原來寂寂無聞的「90後」大學生,為何能在選戰倒數短短17天內(以梁天琦於大年初四獲准保釋外出翌日起計),成功累積空前巨大的本土聲勢,最終橫掃6萬多高票。
時間回到四五年前,當時在香港倡議本土政治綱領,應該沒幾個不被當瘋子,或被看扁根本不可能成氣候。但是經歷一系列港中矛盾,2011年「雙非」嬰兒和奶粉荒爭議、針對大陸自由行在港劣行的「驅蝗行動」持續升溫,高舉港英龍獅旗、直接衝擊中聯辦,成為抗議新常態。梁振英上台即採取敵我管治思維也起煽風點火之效,加上後來反國教運動、雨傘運動、連串反水貨客的「光復行動」,以至旺角衝突,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生活全方位,陸續強化早已建構對香港政府甚至整個中國的不信任關係。
十年八載 政治光譜迅速擴大
本土思潮突圍而出,其實與當年激進泛民冒起一樣,起初均受盡千夫所指。2008年黃毓民晉身議會,從向特首「掟蕉」抗議生果金設入息審查,又不時衝至官員席前掃枱搶文件,以粗口諧音指罵官員。後來發起「五區公投」,首次觸動北京對香港自決議題的敏感神經。到提出「全民制憲,重新立約」議案,主張由港人重寫《基本法》,實現真正的「港人自治」。近年又以拉布、試圖搶佔主席台的方式,阻撓政府通過惡法等等。上述的議會抗爭手段,一開始無不遭受各方譴責和切割,但結果卻一再令泛民被迫有樣學樣,部分以「抗赤化」和「港人優先」作為政治口號,甚至跨黨派自組溫和本土團體,一些學運團體和大學學生會也逐漸正視本土主張,在六四晚會上焚燒基本法,進而揚言推動「港人公投自決運動」,迎接2047年「50年不變」的大限。連黃毓民一開始諷刺梁振英在小圈子選舉只得689票的稱號——「689」,如今也是人人掛在嘴邊。不過十年八載,本土派被他們口中的「港共政權」激化催生,部分泛民中人又被本土派推得更前,香港的政治光譜迅速擴大,於是言語上、行為上、思想上的激烈抗爭愈來愈為港人所接受。
料立選時將進一步主流化
梁天琦與許多晚近覺醒的「90後」,都是在中學熱論「掟蕉」的一代。走到今天,由「廢青」到「暴徒」,官方及建制派的屢次污名,卻意外地鞏固和擴散了年輕世代的身分認同,以及對抗爭圖騰愈加引以為傲。這場補選,超過6萬人明確表態支持「暴徒」,由「泛民——建制」二分天下,走向本土派崛起的三足鼎立。曾幾何時飽受非議的本土意識得以正常化,預期在半年後的立法會全面改選時,將進一步呈現主流化趨勢,不但打了梁振英政府狠狠一巴掌,也為香港政治發展帶來更大空間、更多可能。
正如楊岳橋勝選後所言:「他們是有質素的香港新一代」,這是最值得同為「90後」從中感到欣喜的現象。
作者是澳門社會運動者、台灣大學政治系研究所學生
大年初一晚旺角衝突,數十青年被濫訴暴動罪,成了這場補選趨向熱絡的轉捩點。以黃毓民為首的力量全面進場,加上互聯網發動大批政治素人投身助選,足以說明原來寂寂無聞的「90後」大學生,為何能在選戰倒數短短17天內(以梁天琦於大年初四獲准保釋外出翌日起計),成功累積空前巨大的本土聲勢,最終橫掃6萬多高票。
時間回到四五年前,當時在香港倡議本土政治綱領,應該沒幾個不被當瘋子,或被看扁根本不可能成氣候。但是經歷一系列港中矛盾,2011年「雙非」嬰兒和奶粉荒爭議、針對大陸自由行在港劣行的「驅蝗行動」持續升溫,高舉港英龍獅旗、直接衝擊中聯辦,成為抗議新常態。梁振英上台即採取敵我管治思維也起煽風點火之效,加上後來反國教運動、雨傘運動、連串反水貨客的「光復行動」,以至旺角衝突,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生活全方位,陸續強化早已建構對香港政府甚至整個中國的不信任關係。
十年八載 政治光譜迅速擴大
本土思潮突圍而出,其實與當年激進泛民冒起一樣,起初均受盡千夫所指。2008年黃毓民晉身議會,從向特首「掟蕉」抗議生果金設入息審查,又不時衝至官員席前掃枱搶文件,以粗口諧音指罵官員。後來發起「五區公投」,首次觸動北京對香港自決議題的敏感神經。到提出「全民制憲,重新立約」議案,主張由港人重寫《基本法》,實現真正的「港人自治」。近年又以拉布、試圖搶佔主席台的方式,阻撓政府通過惡法等等。上述的議會抗爭手段,一開始無不遭受各方譴責和切割,但結果卻一再令泛民被迫有樣學樣,部分以「抗赤化」和「港人優先」作為政治口號,甚至跨黨派自組溫和本土團體,一些學運團體和大學學生會也逐漸正視本土主張,在六四晚會上焚燒基本法,進而揚言推動「港人公投自決運動」,迎接2047年「50年不變」的大限。連黃毓民一開始諷刺梁振英在小圈子選舉只得689票的稱號——「689」,如今也是人人掛在嘴邊。不過十年八載,本土派被他們口中的「港共政權」激化催生,部分泛民中人又被本土派推得更前,香港的政治光譜迅速擴大,於是言語上、行為上、思想上的激烈抗爭愈來愈為港人所接受。
料立選時將進一步主流化
梁天琦與許多晚近覺醒的「90後」,都是在中學熱論「掟蕉」的一代。走到今天,由「廢青」到「暴徒」,官方及建制派的屢次污名,卻意外地鞏固和擴散了年輕世代的身分認同,以及對抗爭圖騰愈加引以為傲。這場補選,超過6萬人明確表態支持「暴徒」,由「泛民——建制」二分天下,走向本土派崛起的三足鼎立。曾幾何時飽受非議的本土意識得以正常化,預期在半年後的立法會全面改選時,將進一步呈現主流化趨勢,不但打了梁振英政府狠狠一巴掌,也為香港政治發展帶來更大空間、更多可能。
正如楊岳橋勝選後所言:「他們是有質素的香港新一代」,這是最值得同為「90後」從中感到欣喜的現象。
作者是澳門社會運動者、台灣大學政治系研究所學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