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祥﹕內地經濟轉型 突顯香港重要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09日 06:35
2016年03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每年北京召開兩會,都是觀察香港跟內地關係的風向標。今年政協主席俞正聲的工作報告,特別提出要「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這是以前沒有提過的,但又很難推斷出什麼前所未聞的「微言大義」;強調憲法,其實是強調「一國」——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應當前香港的本土意識,「強調一國」的政治含意應該不難明白。


至於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則不再提出「推進民主」,原因應是政改方案在去年被否決,香港的民主議題已不再列入議事日程。


真正成為國家「一部分」 納入發展大計

其他「變化」,還包括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上周出席港區人大代表小組會議時,會面格局跟往年不同,由坐在沙發上面談,改為工作桌形式,張德江和中央官員坐在主席台,港區人大代表坐台下,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一目了然,跟去年12月特首在京述職時的安排類近,也是由領導人以接見外賓方式,改為匯報工作的規格,突顯了「上下級關係」。


北京對於政治文書和官場禮儀向來都有嚴格規定,因此在領導人講話及接見安排上觀察中港互動,應該是正確的方法;總的來說,香港要納入成為國家一部分,在全國一盤棋的國家發展計劃中,要像內地省市般向中央問責、匯報,配合中央的規劃。


香港融入內地的經濟體系,始於2003年SARS之後,中央以CEPA及自由行救港,從此香港由一個窗口瘂炟獺]gateway)的角色,逐步演變成為服務內地經濟,例如人民幣業務、內地旅客來港消費、大陸的個人理財業務等,都是面向內地的「新興」行業。與此同時,本地基建也朝着加強連接大陸、提升兩地運輸效率的方向發展,融入內地的步伐不斷加快。


港融資吸外資能力 助大陸渡難關

有人認為,大陸愈開放、香港特殊地位就愈低,但以目前大陸正處於新常態、新經濟的交替期,舊的發展模式正在淡出,新的體制尚未建立,經濟又正處下行時期,內地正是處於危機重重的發展階段,香港的特殊地位反而變得更重要。


今年是大陸經濟供給側改革的第一年,政府要清理大量「殭屍企業」、解決下崗工人的安置和再就業,今年財政預算赤字佔GDP 3%,就是為了要應付一系列改革準備資金。在這個大轉折期,香港發揮融資、吸引外資、為人民幣國際化服務等功能,有不可代替的位置。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